第116章 王根拜大將軍,劉驁崩
這三人,也是大漢目前分量最重的三個人!
王政君和王鳳是王氏外戚勢力的首領,一個手握中央軍權把持朝政,一個是元帝之妻,到時應該是太皇太后,大漢以忠孝治天下,而她象徵著的就是孝道!
除非改朝換代,否則王政君的話語權都不會清,再加上身後的王家勢力,其地位絕對要比想像中的高,像是與劉驁有染的張放,他便是王政君下令外放的,相比昔日的竇漪房都不遑多讓。
而作為老牌功侯的徐家更不必提,勢力遍布地方,還擁有著整個大漢最高的名望!
這就是聖師家族的含金量,只要徐恭依然被太學所追捧,那麼徐家的地位就不會低到哪去,甚至比那孔家還要更甚!
徐恭相當於天下所有學子的老師,孔子做多酸先賢,目前地方遠不如徐家。
皇帝退位,王鳳當機立斷,派自己的侄兒,擔任侍中的王莽前去迎接。
「臣參見太子,請太子前往未央宮中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王莽十分謙卑的說著,恐怕任是誰都不會想到如此忠厚之人居然會篡位。
人當真是不可貌相。
劉欣也對這個恭謙的侍中很有好感,畢竟日後是自己的近臣,於是點頭道:「我知道了,帶路吧。」
身穿甲冑,手持長矛的精銳御林軍在前開路,太子登基這氣勢上絕對不能差。
很快,隊伍來到了未央宮,此時中央的禁軍已經接管,無數甲士屹立著,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
太子看著長長的階梯,深呼一口氣,這天下的至高權力終於要握在自己手上了,無數人前仆後繼都要坐上的椅子啊!
「我一定會改變如今的局面,從王氏手中奪回權力,重整山河,復康宣之盛世!」
他在心中下定決心,並且十分清楚自己的敵人和盟友。
把持朝政的王氏外戚當然是首要對抗目標,而徐家便是自己最忠實的助力!兩百年時間,已經沒有哪個劉氏子會懷疑其忠心了。
在危機關頭,絕對是可以放心用的。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劉欣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建平,因為先帝還沒有死,所以祭拜那一條就可以暫時省略了,只需去晉揭高祖廟一趟就行。
太皇太后王政君坐在後面的帘子里,混濁的雙眼注視著面前的一切,親兒子被迫退位,她的心情肯定好不了。
而朝中群臣最前列的就是王鳳和徐博。
王鳳的身體已經非常差了,已經連站起來都費勁,需要時刻坐著轎子,最多再活一年就要撒手人寰了。
徐博看上去比他好很多,被僕從攙扶著,仰著頭,十分倔強。
「諸位請坐,朕初登大位,日後還要多多倚仗。」劉欣的臉上掛著笑容,還遠遠沒有意識到這身龍袍有多麼滾燙。
手還在不斷撫摸著傳國玉璽,沉浸在九五之尊的喜悅中。
此後,劉欣下旨大赦天下,也例行提拔了一批官員,降職了一批官員,這幾乎是慣例了,算是恩威並施。
原本是為了威懾群臣,可現在卻淪為了一種排除異己的手段,王黨舉報徐黨,徐黨舉報王黨,不過皇帝還是有私心的,只動了徐家幾個無關緊要的官職。
反倒是王氏,大司馬王嘉被藉機免職,不過絲毫不影響就是了,最核心的大將軍官職依然盡在掌控,禁軍的核心還是王家。
「陛下,臣願保舉一人,擔任空缺的大司農,希望陛下應允。」
提拔完那些無關緊要的,就該是重頭戲了,也就是繼承兩家勢力的人!
徐家毫無疑問上嫡長子徐華,嫡次子徐忠還遠在南陽,自然是無法到中央來的,如今他們的根基是地方,也就是南陽汝南一帶。
絕對要委派信得過的人才行,冀州是清河徐的地盤,但眾所周知,兩徐在外部條件嚴峻的情況下,一直都是一條心。
現在王家這個大敵當前,自然不可能自己先內鬥!清河太守徐旻同樣在不斷為中央的河南徐輸血,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幾乎凡事都是積極響應。
「何人?」劉欣的臉色帶著笑意。
「臣之先祖徐恭曾言,舉賢不避親,臣的嫡長子徐華可為大司農,相信他定然能不負陛下的期望,將事情做好。」
「之前關中賑災適宜便是華兒縮負責的,先帝對他讚不絕口。」
「嗯…徐相既然都這麼說了,朕也不好拒絕,可是如此人才只做一個大司農未免太屈才了,這樣就做左相,剛好空了出來。」
劉欣心中本來就傾向徐家,因此打算破釜沉舟了,將相權全部交給徐家!
雖然即使是這樣,也依然無法撼動王家在中央的勢力,比較兵權是權中之權,只要王家抓著這個東西,就永遠不用害怕。
當年大將軍是徐寧的,那也是繼徐曄徐南後,徐家最興盛的一段時間,大權在握,無論儒黨還是閹黨都不敢輕易得罪。
皆是大力的拉攏、躲避。
「臣替犬子謝過陛下。」徐博心中一喜。
太好了,當今陛下果然是看得清楚局勢的,不打算再讓王家勢力這麼膨脹下去,打算扶持其他人制衡。
實際上,王家雖然大權獨攬,但實際上是沒有篡位的資格的,最多就是做一權臣,早晚會走向衰亡,到時真正讓大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應該就是農民起義了。
同時,大漢的神聖也會大打折扣,遠遠達不到後世那個層次。
真正染個王氏擁有篡位資本的人是王莽!他擁有所謂王家子包括王鳳本人都不具備的東西,那就是一騎絕塵的名望!
他後來得到了太學大儒以及天下儒生的支持,各大階級都默然了改朝換代。
上到群臣功侯,下到地主百姓都認為王莽是天下的救世主!他能改變這種風雨飄搖的局面,也就是儒生們所渴望的改革!
他們希望通過這種辦法來救國。
只可惜王莽和劉欣一樣,甚至更差,讓儒生和百姓們的情緒從擁戴變成了失望,甚至是憤怒。
他大開歷史倒車,恢復井田制,也就是著名的復古改革,這種不符合時代的制度頓時讓整個天下都變得一塌糊塗。
百姓民不聊生,地主的土地財富也被朝廷暴力收割,功臣的食邑遭到了削減,儒生們的希望也破滅了。
這就導致王莽被天下各階級完全拋棄,文人不支持,百姓不愛戴,地主不擁護,爆發了激烈的農民起義,大家開始懷念起了劉氏的統治。
當年的文景之治,康宣盛世在口口相傳中再度進入了人們的心,劉氏這時才真正變得神聖起來。
日後劉秀掃平天生,建立東漢,又是二百年,四百年大漢讓劉氏正統深入人心,甚至一直用到了兩千多年後,在四川依然出現過打著大漢旗號的政府。
嚴格來說,王莽眾叛親離這一條很重要,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要不是這個更差的襯托,劉氏也不可能再次被百年懷念。「陛下,老臣亦有事相告。」轎子上的王鳳也說話了,此時他已經得了非常嚴重的病了,說話有氣無力。
「大將軍快快請講,要保重身體啊,大漢離不開你,朕也離不開你。」劉欣的臉色有意無意的露出開心神色。
王鳳病重他比誰都高興,畢竟這是一個奪回權力的好機會!王根的能力可遠遠不如他的兄長。
這就是回收朝政多年大好機會,如果能成功,說不定大漢還能再次走向繁榮。
可惜他萬萬沒有想到,送走了一個王鳳,卻來了一個更加難纏的王莽,強大的個人威望彌補了最後一條缺陷。
那就是名望的不足。
「老臣的年歲不小了,如今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處理朝政,因此臣打算將大司馬大將軍官銜給予其他人。」王鳳又咳嗽了幾聲。
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了,必須先把繼承人給定下來。
王根就是他最好的選擇,畢竟本來就是大司馬了,有足夠的權力基礎,不至於很快就被皇帝擊敗。
而且他已經鋪好了後路,那名叫王莽的晚輩,無疑是非常有能力的。
「唉…朕捨不得大將軍,但你執意如此,也就沒有辦法了,畢竟還是身體最重要。」
「大將軍為劉漢天下操勞一生,也理應好好歇歇了,朕准了。」
劉欣客套了幾句,裝作非常捨不得的樣子,其實他比誰都想讓王鳳死。
雖然即使這樣,依舊奪不回權力,王家的勢力太大太大,短時間很難做到根除,他自己也是個短命鬼,加上有王莽的存在,更加艱難。
只能說劉氏命中就應該有這一劫,之後才能浴火重生。
「可是這大將軍畢竟是重要的位置,老臣不能因為自己而壞了國事,所以老臣舉薦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根晉位大將軍。」
「如此我大漢才能正常運轉,陛下剛剛繼位,也是用人之際。」
這倒是劉欣預料之中的事情,王家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龐大,根深蒂固,但這些勢力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跟大將軍掛鉤的。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撒手,要不然等待他們的就是身死國滅!曾經那些權傾朝野的外戚有活路嗎?
這註定是一條不歸路。
「准了,拔太僕徐華為左相,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根為大將軍,領尚書事,全權接替大將軍王鳳,共同輔助朕處理國事。」
「就這樣。」
劉欣不情不願的將權力再度還給了王家,現在還沒有辦法,自己連皇位都沒有坐穩,如何能動搖這個盤踞多年的外戚勢力呢。
要知道,劉氏可不只自己一人,把王家逼急了可是能夠另立新君!特別是還有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存在。
手握孝道,就算是徐家也管不著,在大漢孝道就是無往不利,畢竟皇帝是天下人的家長,太后便是皇帝的家長。
凡事都是有弊端的,這也一樣。
「老臣謝陛下。」
………
新帝繼位後的格局也很快重新穩定了下來,主體依然是王黨與徐黨的爭鋒,兩家的長輩幾乎都快病死,沒有精力再相互爭奪。
這大梁自然就落到了晚輩身上,王根是王鳳的弟弟,無論是資歷還是權力都絲毫不弱。
徐華就不怎麼行了,他繼承了父親全部的權力地位,但卻唯獨沒有繼承最重要的名望!或許有皇帝幫助的情況下,還能勉強應對。
徐博還有三個弟弟尚在人世,不過都不在中央,一個是下邳太守,一個是冀州刺史,一個是汝南太守兼任鎮軍將軍。
無一不是地方上的大員,也是徐家的根本所在,在地方上的力量一直威懾著王家。
於此同時,劉驁被尊為太上皇,移架別宮,他雖然被迫退位,但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再再怎麼樣也要保留一定的體面。
劉欣對此很是重視,這次儒家逼宮已經讓劉氏顏面掃地,必須維護一下太上皇可憐的尊嚴。
趙飛燕因擁立有功被尊為皇太后,趙合德為皇太妃,依然與太上皇居住在一起。
什麼都沒有損失,反而還超級加輩,擁有了太后的身份,等太皇太后王政君病死,她就可以正式行使大權了!
「咳咳…」劉驁痛苦的咳了好幾聲,看著手帕上的血漬,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怎麼可能?朕不是能長命百歲的嗎?不…不可能啊!」
他無比驚慌的叫來了太醫,但這是另一個絕望的開始。
太醫診治過後,表示太上皇染上了頑疾,活不了幾個月了。
如此之大的反差讓他急火攻心,直接暈過去,再次醒來時已經躺在了榻上。
壽命問題沒有解決,還丟了皇位收回了壞名聲!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嗎?
劉驁現在非常後悔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殺了自己的忠臣陳年!
可惜後悔沒有用啊。
「朕心有不敢,心有不甘……」
他躺在太后趙飛燕的腿上,緩緩閉上了雙眼。
「陛下…」她無比傷心
這趙氏姐妹對劉驁還是有感情,畢竟是多年的夫妻,就算無法共同赴死,也不至於連點感覺都沒有。
就這樣,建平元年,太上皇劉驁於長樂宮病逝,也就是火星暗淡後的兩個月,詛咒之說徹底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