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為什麼要跑到我口袋裡來
虎賁騎馬背掛刀弓,千馬同形如鐮刀,騎士夾緊馬腹疾馳,發出陣陣吆喝,蹄聲轟天震地傾瀉而來。
劉備策馬置於中軍,忽然有哨騎來報,前方意外擒獲了袁術大將喬,讓他略感疑惑,這還沒趕到龍亢,怎麼就撞到喬領的袁軍。
細問下才得知,原來是一群潰逃的兵卒,恰好撞見張遼領哨騎前去探路,只用簡單衝鋒就把對面殺的哭爹喊娘。
喬連馬都沒來得及爬上就被張遼擒住,其餘殘兵敗將瞧見主將被擒,也不做掙扎索性果斷一鬨而散。
劉備居高臨下看著讓張遼用粗繩縛綁帶來推摔在地面,灰頭土臉抬頭四處張望的喬,心內覺得有些喜感,揚鞭笑道:「喬,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奈何汝要西行入我囊中?」
喬聽到劉備問話,慌亂之下抬頭望見旌旗蔽空,意氣驕滿,鞍馬光照的劉備,心中一驚,隨後轉驚為喜。
碰到起起武夫,根本摸不准對方脈搏會不會砍下他的人頭,拿去立功領賞。
現在碰到玄德公那就好說多了,至少不會像這些粗鄙武夫一樣,將他打的鼻青臉腫再綁在馬背喬手腳皆被繩索綁住,只能身體在地上匍匐而進,抬頭吐出泥土,嘴裡大喊叫屈道:「玄德公,從未與公交惡,也無逆漢之心,還望放我條生路,勿要斬我!」
劉備笑說道:「袁術悖逆之舉,淮南人人皆知,你為袁公路大將豈有不從之理,就算殺你也非私怨,乃國讎爾。」
喬想了下,覺得玄德公說的很有道理,點頭如搗蒜道:「願降,願降!公可斬殺予以頑抗之輩,不能強殺我一庸夫,而失天下降者之心,還望使君三思後行。」
典韋用手將他拉起來,嚇得喬趕緊頓首,剖肝瀝膽為劉備獻計獻策。
「玄德公殺降不祥,非明主所為,將我下獄問罪即可。「
喬只想活著,不然他也不會棄軍臨陣逃跑,為了活命什麼都願意做。
劉備被他逗樂,遂改變主意說道:「既然如此,來人把喬君押送至下邳郡獄,日後若逢大赦,
再赦免吧。」
「啊?!」
喬嚇得發出輕微破聲,下獄只是對比被梟首祭旗,稍略好點處置罷了。
郡獄可不是人待的地方,不說環境極為惡劣,就獄卒也能叫他吃不了兜著走,在裡面待久誰知身體能不能扛得住。
「玄德公,我喬還想再為自己求情,而劉備輕笑道:「若膽敢再言,則永世不赦,君敬可思慮之。」
喬趕緊捂住嘴巴不敢發聲,有赦免可能咬咬牙說不定扛得住,要永不赦免,那就只有奄奄待斃了。
默念想道:「玄德公說的赦免,恐並非天子劉協每年在長安下詔的大赦吧——」
那種詔書先前傳進關東,沒有諸侯實際去赦免獄裡的盜殺與犯人,朝廷詔書歸詔書,地方做不做就是兩回事。
傳聞劉玄德早已和涼州賊反目成仇,想來也不會再遵從他們的矯詔了罷。
「先拉下去吧。」劉備揮手吩咐,直挺起腰眺望了遠方,對魯肅笑說道:「孫伯符不愧是孫文台之子,頗得乃父驍勇善戰之風,真漢將軍也。」
劉備揚起馬鞭一揮,笑道:「走,隨我去見見江東孫郎。」
騎軍轟然領命,跟隨使君快馬朝東面馳去,馬蹄聲迅速消失在平原易野。
旗幟行至譙水西邊河畔,孫策由斥候匯報得知玄德公率騎軍將到,背後冒出一身冷汗。
側身對周瑜道:「幸好有公瑾在,不然此刻策將與喬軍交戰到一處,必危矣。」
周瑜也有些吃驚使君的進兵速度,不過他沒表露出來,反而笑道:「善者動也,其勢變化莫測,玄德公乃盧公弟子,用兵洞中機要,剖決若神,善於出其不虞,縱使千里之遙也能瞬息以疾掩遲而來,近乎風行電。」
「何況龍亢還處在漕河之側,糧草軍械運輸之輕便,更是旦夕可至。好在伯符當機立斷,方才避禍就福,此非周瑜之功。」
「既然使君已至河岸,伯符不如領諸將與我一起去拜見玄德公。」
周瑜欣然建議道。
孫策聞聲沉思片刻,頜首點頭。
拉開的弓沒有回頭箭,已然是覆水難收,淮南與江東徹底回不去了,再裹足不前也無用。
還不如痛痛快快地前去拜見玄德公,還能加以恩惠。
孫策直接帶上程普、黃蓋、韓當、呂范、孫河、蔣欽、周泰等部將,又讓軍吏縛住張勳與梁綱兩人充當薄禮送給劉使君。
喬軍中的陳蘭已歿在戰場,奴和劉詳逃的不知所蹤,張勳部將李豐、樂就也在先前奪兵權中殞命而亡。
孫策擔心禮太薄了,若是生擒了袁術大將喬與張勳,正好帶去相見玄德公,此時卻跑了一個,實在美中不足。
周瑜聽聞後,失笑道:「袁公路所仰仗的諸將不過張勳、喬、紀靈,還有伯符四人,可依我看來,其餘三人皆不如你孫伯符,劉使君愛才若渴,極善識才,東成縣高望鄉的魯子敬只聞名於鄉縣之,仍獲玄德公到訪求賢。」
『瑜耳聞在青、充兩州更有無數鄉里小吏,被提拔成縣郡長吏,以伯符才略,玄德公怎會顧小失大?」
孫策這才止住微微憂心,帶著眾人與周瑜一起出營渡河前去拜見玄德公。
見虎賁騎的大蠢魔旗而至,孫策立即下馬帶領部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人揖禮畢恭畢敬的長拜在路邊。
劉備遠遠望到周公瑾側旁身材高大,相貌威武的青年在謙恭作揖,而孫氏部將也皆無著甲,同樣躬身而揖。
不禁輕微點頭,孫策懂得禮節知進退,那就能更好任用。
否則就得和呂奉先一樣,慢慢來敲打叫他認清現實,這把鋒利刀才用的順手。
待轉念想完,劉備翻身下馬,欣喜扶起孫策,輕撫其肩,大笑說道:「今日終得江東孫郎。」
又對魯肅、典韋、張遼、許褚感慨道:「當年諸侯討董按兵不前,唯孫文台心存漢室奮力收復陽,心如金石,真漢家之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