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整軍備戰
桂林府。
「偽朝廣西方面軍,有意進攻廣州?」
看著教眾冒死傳來的情報,史榮軒陷入了沉思中。
官軍這是不按套路出牌,哪有自家轄區尚未收復,就去收復隔壁鄰居疆土的。
新任廣東巡撫還沒有出京,就這麼主動送上門去幫忙,人家也不會領情。
真要是賣人情,那也是等人到了前線之後。
「聖皇,消息我們核實過了。
廣西的偽朝官員,在是否出兵廣東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吵,兩派誰沒能說服誰。
接下來會不會出兵廣東,誰也不敢保證。」
吳澤楷開口解釋道。
未知,往往才是令人棘手的。
倘若確定廣西官軍會出兵廣東,那麼直接加強廣東沿海的防禦即可。
怕就怕敵人鬧的厲害,等他們完成了調兵遣將,敵人突然換了攻擊目標。
從雙方的控制區域來看,廣西官軍一共有三個進攻方向。
要麼西進雲南,要麼北伐桂林,要麼東征廣東。
相比前面兩個選擇,東征廣東的選擇方向,可供選擇的攻擊點就太多了。
無論是從潯州方向進攻梧州,還是從陸路進攻高州府、廣海衛,又或者是從海上出擊沿海諸多州府均可。
這麼多地方需要防備,根本顧不過來。
真要是有足夠的兵力兼顧所有地區,不如再組織一次廣西會戰,
「儘快搞清官軍的真實目標,朕不信大虞那幫昏官,這麼快就變了樣!」
史榮軒皺著眉頭下令道。
白蓮聖國前期能夠高歌猛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提前掌握了官軍的動向,進行了針對性布局。
在廣西戰場的節節失利,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情報優勢失靈了。
在發起大戰前,李牧從來不把具體的作戰計劃拿出來討論。
即便是提前確定好的進攻目標,到了大戰爆發時,也會經常發生變化。
教眾冒著殺頭風險,搜集了一堆沒用的情報,一定程度上還誤導了前線將領。
這一次敵人更進一步,充滿不確定性的情報,直接出現在了白蓮聖皇的面前。
在這種時候,任何戰略誤判,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武昌府。
在出兵方向選擇上,廣西方面沒能吵出結果來,最後皮球被踢到了徐文岳跟前。
優先進攻桂林,還是先取廣州,直接讓他犯了難。
兩座重城,都具備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無論收復哪一座城池,對平叛大業來說,都有非凡的意義。
「閣老,廣西方面爭執不休,怕是會影響後續作戰。
不能讓他們一直鬧下去。」
呂景軒委婉的勸說道。
這些都是為官經驗。
通常在雙方爭執不休的時候,處於下風的一方,都會想方設法讓對方幹不成。
只有對方失敗了,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從地方到中央,整個大虞帝國的官場鬥爭,無不是如此。
和平年底這麼搞,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兩派互相監督、捅刀子,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有利於保障皇權的地位。
可現在是戰爭時期,扯後腿很有可能導致前線大敗。
這樣的後果,無疑是徐文岳不能容忍的。
對廣西方面軍,他可是寄予了厚望,絕不允許有人搞破壞。
「嗯!」
「傳老夫的命令,讓廣西那些官員各司其職,不要想著什麼地方都去插手。
派人警告一下廣西巡撫張思翰,告訴他如果管不好手下的人,就早點兒脫下官帽回家去種地!
徐文岳冷漠的下令道。
巡撫管不好下面的人,實在是太普遍了。
大虞奉行的就是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互相制衡,通常地方文官會圍繞三人分成多個派系。
各自分管著一攤子事,誰也無法一家獨大。
只不過布政使賈博是徐閣老的親信,按察使周振邦又剛剛到任,估摸著連具體情況都沒搞清楚。
板子打下去,就活該張思翰倒霉。
作為被貶官員,他的任何失誤,都會被人為放大。
「閣老,廣西方面軍往哪兒打,您還是給拿個主意吧!
不然下面那幫傢伙,還是會繼續鬧下去。
張巡撫的威望不夠,很有可能壓不住群臣!」
楊炎開口提議道。
作為福建兵備道,他需要為福建的局勢負責。
一旦廣西方面軍殺入廣東,被叛軍壓制的福建方面軍,就有了用武之地。
兩家合力出擊,很有可能光復整個廣東。
這樣的大功落下來,作為福建兵備道,他也能從中分潤一份。
多了這份履歷,他的未來仕途,將變得一片光明。
「讓他們商議著辦,不知道怎麼選,就多問問武將的意見。
李指揮使和景總兵家學淵源,都是我朝難得的將才,他們知道該怎麼把握戰機!」
徐文岳沒好氣的說道。
作為文官,他自然不想武將占據主導地位,
怎奈下面的人不給力,不給武將放權,就要吃敗仗。
迫於現實需要,他只能默認由武將來指揮。
不過這種事情,他不可能直接下令,只能通過暗示讓下屬自行領會。
從各路戰場上的情況來看,基本是可以確定,各省文官都給武將們放了權。
區別僅限於放出去的權限大小。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等到徐閣老的命令傳回來,已經到了永寧元年的末尾。
外界關於出兵收復廣東的消息,更是傳播的滿天飛。
作為戰略計劃提出者,李牧依舊沒有拿出具體的作戰方案,仿佛對外界的呼聲充耳不聞。
「指揮使大人,廣東那邊傳來消息,叛軍向廣州城增兵了五千。
其他沿海州府,也獲得了少量增兵。」
聽了項星翰帶來的消息,李牧嘴角微微一笑。
釋放假消息調動叛軍的計劃,無疑是成功的。
看似叛軍增兵數量不多,但算軍事帳不是單看兵力多寡。
叛軍此時選擇增兵,無疑是高層承受不住壓力,採取的應變措施。
向廣東方向投入的資源多一分,叛軍投入其他地區的資源,就會減少一分。
最關鍵的是靠著一系列的消息忽悠,叛軍居然沒有第一時間組織大軍反攻廣西。
多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緩衝,廣西的局勢已然大不相同。
在原來六個衛的基礎上,李牧又新增了三個衛的編制。
距離巔峰時期的十衛、二十二千戶所編制,已經非常的接近。
手中的直屬兵力,此刻已然膨脹到了五萬餘人。
雖然後面補充的部隊,尚未完成軍事訓練戰鬥力堪憂,但量變終歸會引起質變。
加上景逸風手中的一萬募兵,廣西地區的軍隊數量,一躍突破了六萬大關。
擁有這麼多部隊,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新收復的失地迅速穩定下來。
許多潛伏的白蓮教信徒,也被陸續挖了出來,
在民眾心目中,曾經那個大虞,又回來了。
民心安定之後,在維護治安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幅度減少。
到了這一步,白蓮聖國已經喪失了最佳反攻的機會。
後面再想要打回來,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是數倍的增長。
有利自然有弊。
急劇的擴軍,李牧手中的親信,變得不夠用了。
不光跟著他的那幫家丁,一個個變成了基層軍官。
就連他魔下將領的家丁,也成為各地衛所的軍官。
即便是如此,人手還是不夠用。
停止向叛軍發動進攻,其實也是迫不得已。
如此迅速的擴充軍隊,影響戰鬥力是必然的。
打順風仗的時候,不會有什麼感覺。
一旦遇上了強敵,老兵數量不足的缺點,就會暴露出來。
在這種背景下,最佳的選擇就是擾亂敵人的判斷,為軍隊訓練爭取時間。
為了忽悠住叛軍,他只能連自己人一起騙。
「安南人,最近沒有動作麼?」
李牧關心的詢問道。
造反這種遊戲,一旦戰略判斷失誤,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
白蓮聖國給他留下了整軍,安撫民心的時間,就為敗亡埋下了苦果。
等到下一次大戰爆發,廣西方面能夠調動的兵力就不是兩萬,而是翻倍的增長。
一旦剿滅了叛軍,最大的敵人就變成了安南人。
儘管敵人尚未打過來,可安南王敢暗中支持叛軍,那就不能留。
「安南人正在厲兵秣馬,就在這個月初,安南王在朝會上提出了擴軍十五萬。
一旦擴軍計劃完成,安南國的總兵力將高達四十五萬。
目前計劃尚在討論中,文官們反對的非常激烈,甚至有一名御史當廷血諫,被侍衛攔了下來。」
項星翰的回答,沒有令李牧感到意外。
安南國深受大虞文化的影響,官場上那些習慣,自然也學了過去。
進入王朝中後期,君主想要擴軍備戰,必定會遭到文官集團的抵制。
安南國能夠在中南半島所向匹敵,不是因為他們太強,而是在於敵人太弱。
繼續往南的很多地區,依舊停留在部落時代。
誕生的幾個政權,也多是部落聯盟。
無論是生產力,還是軍事實力,都不能和安南國相比。
論起戰爭強度,還趕不上大虞的平叛戰爭。
當然,一系列的勝仗下來,安南人的軍事實力還是獲得了長足增長。
不斷虐菜鳥,同樣能夠讓新兵完成向老兵的蛻變。
多贏幾次之後,軍心士氣一下子就上去了。
如果沒有點兒家底,安南王也不敢打大虞的主意。
「繼續加強滲透,尤其是邊界地區的安南官府,必須要有我們的人。
地位不一定太高,有時候下面的小吏,在關鍵時刻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李牧當即吩咐道。
內心深處,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安排人鼓吹安南威脅論。
不奢望朝廷下定決心發起遠征,最少也要嚇住廣西地區的文官。
只有外敵在側的時候,他們才不會極力壓制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