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160章 袁君雖好,我意屬張

第160章 袁君雖好,我意屬張

2024-12-01 00:38:21 作者: 周府
  第160章 袁君雖好,我意屬張

  「今董卓廢帝殺後,以輔漢之名而禍亂天下。關東義士紛紛起兵應盟,乃丈夫建功立業之機,不知公則有何打算?」

  荀諶與郭圖相對而坐,問道:「莫非公則欲獨守貝丘,以觀天下變化?」

  郭圖抿酒微笑,反問道:「不知友若有何圖謀?」

  荀諶搖了搖頭,說道:「白身一介,談不上圖謀。冀州牧命人邀潁川諸氏北上,我荀氏亦在其名列之中。然我得袁渤海徵辟,今欲拜至他門下。」

  郭圖沉吟少許,說道:「潁川,四戰之地。天下生變,則為兵戈衝突之地。

  冀州牧心念鄉人,邀諸君北上,可謂仁善之舉。」

  「袁渤海弱冠登朝,名播海內,今國家災難之際,則舉義兵奮發。今擁渤海兵卒,匯關東之眾,聲討國賊,可謂大丈夫。友若前往投效,可謂得遇良君。」

  在動亂前夕,派人接收家眷,不單單張虞一個人這麼做。冀州牧韓馥所為類似,派帳下兵馬前往穎川,將與他交好的穎川士族接到河北。

  可惜韓馥在歷史上還沒拔用穎川賢才,便被袁紹取而代之,大批穎川人才被袁紹所用。而曹操手下的穎川土人,與曹操得到荀或投效,以及控制了穎川有不少關係。

  「那君是否有意和我同往渤海乎?」荀諶問道。

  郭圖猶豫說道:「袁渤海名聲雖說顯赫,但今往投效我尚疑之。」

  「何須疑慮?」

  荀諶笑眯眯說道:「袁君禮賢下士,今公則舍官而投拜至魔下,必喜不自禁,並委以要職。」

  郭圖沉吟良久,說道:「實不相瞞,度遼將軍張濟安來信招我,故我為此而斟酌!」

  「今君可是為投張氏,還是為投袁君而遲疑?」荀諶問道。

  郭圖沉默不語,相比投靠袁紹,他更傾向於投靠與他親密交情的張虞。畢竟張虞與王允對他有恩,而他也了解張虞。若投靠袁紹,他拿捏不准,能否得到重用。

  見郭圖不語,荀諶沉吟少許,勸道:「公則,袁渤海四世三公,名響海內。

  今奮發起兵,征討國賊,是為大丈夫。張度遼雖說兵略出眾,但其名聲微薄。」

  「張度遼縱一時得志,但若以長遠觀之,安能與袁君相較。袁君非池中之物,今遇風雲必將龍騰於天下。望公則勿要小袁公,舍大志以圖小貴。」

  半響之後,郭圖徐徐說道:「如友若所言,袁君為天下英豪,但張君雖說弱冠,但亦有出眾之處。莫忘黃幣之時,張君尚為一介白身,憑王氏恩寵,得為州吏。」

  「然今六年之後,張君便任度遼將軍,掌上黨之一郡,比之袁君尚有不足,

  但料以張君之韜略,或別有番富貴。」

  拿張虞與袁紹比較,今下即便袁紹贏了,但對邊境豪強出身的張虞來說,都是一種勝利,畢竟二者起步資源不是一個檔次。

  「依公則之語,當下欲投張度遼?」荀諶問道。

  郭圖心中略有糾結,說道:「我尚不知袁渤海為人!」

  見郭圖猶豫,荀諶引誘說道:「眼下不如隨我先往渤海,拜會袁君。若公則不得重用,不如再尋張度遼。」

  郭圖授須而吟,他當下需早做打算了。說實話說,比較張虞、袁紹二人前途,他更看好袁紹的前途。但張虞能憑白身混到度遼將軍,其自然有可取之道,


  如張虞兵略出眾。故在亂世中,張虞或許會異軍突起。

  比較二人的帳下人才而言,袁紹結交士人眾多,他若投效袁紹,短期內估計要屈居袁紹舊人之下。而張虞不同,因出身卑微,或是說年輕之故,張虞所結交之人少。今下他若投效張虞,直接能得到重用。

  「公則?」

  荀諶再次誘惑道:「貝丘離南皮甚近,今不如先往南皮,再至壺關。」

  「不了!」

  郭圖搖了下頭,說道:「我與張濟安有舊,今他書信相邀,我不敢不往。而袁君名聲顯赫,但今無書信,圖不便擅往。望友若容我先往壺關,若度遼非成事之人,我當轉投袁君,屆時勞君引薦。」

  「善!」

  見說服不了郭圖,荀諶倒也沒強行勸說。畢竟郭圖所說之事,不無道理,相比袁紹,張虞與郭圖二人羈絆頗深。況今下擇人投效,不代表買定離手,若覺得投效之人不靠譜,隨時可以抽身離開。

  且不言郭圖在幾經猶豫下,終於選擇投效張虞。而天下隨著時間來到初平正月,經過關東諸侯一、兩個月的奔走,終於在正月起兵討董。

  時眾諸侯以袁紹為盟主,而袁紹自號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以扶持陳留王為帝為口號,討伐董卓。

  十四位諸侯兵分三路,北路軍主將為袁紹,下轄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居郵城為北路軍供給軍需。

  東路軍兵將眾多,張邈、劉岱、孔、橋瑁、張超、曹操等人屯兵酸棗。

  南路軍主將為後將軍袁術,長沙太守孫堅、江夏太守劉祥為前驅,屯兵於魯陽。

  聯軍十餘萬之眾,聲勢撼動天下,縱董卓亦不得不畏懼三分。

  同月,董卓為破壞聯軍重扶劉辯上位的計劃,遂令李儒毒殺劉辯。

  未及,廷尉正鐘上疏,以度遼將軍張虞屯兵上黨,未免受袁氏蠱惑而舉兵為由,請命至上黨安撫張虞。董卓准鍾之請,命鍾出使上黨。

  與此同時,董卓因擔憂屯兵在關中的皇甫嵩、蓋勛二人,與關東諸侯聯合,

  行東西夾擊之舉,遂將都城西遷至長安,並命皇甫嵩、蓋勛二人入朝為官。

  天下亂成一鍋粥,而上黨在張虞治理下,郡內戶籍雖依舊稀少,但諸縣治安多有好轉。

  今下張虞駕車出城三里,以迎舍貝丘長而來投效他的郭圖。

  「公則不遠道而來,虞不甚欣喜。」張虞上迎郭圖,笑道。

  郭圖向張虞作揖,望著迎接他的車隊,受寵若驚,說道:「圖怎敢勞駕將軍遠迎!」

  「值得!」

  張虞挽著郭圖的手臂,同上車駕,說道:「董卓擅殺陛下,殺太后,專權擅政,人神共憤;關東諸豪名托義兵,然未有憂存社稷,撫恤黎民之意,令虞所不恥。」

  「為匡扶天下,我已與劉幽州為盟。然今上黨內貧外患,令我難展大志,需諸志士與我同心,方能清除積弊。公則舍官而投我,虞若不以重禮待之,豈不辜負公則之美意。」

  張虞既無意助董,又無意起兵討董,需要有個口號證明他選擇的正當性,表示董卓與關東諸豪不具備正義性。

  如何證明張虞有正義性呢?

  張虞自然需要用劉虞當他的牌面,劉虞身上的漢室血脈遠比西漢皇族之後的劉表、劉焉、劉備三人血脈更加純正。


  劉虞的祖先為東海恭王劉強(劉疆)之後,而劉強乃郭聖通之子,東漢第一任太子。因劉秀為扶劉莊上位,不得不廢劉強。

  故劉虞可謂帝室王公之胃,治幽州能平戈,保燕、薊之饒。況劉虞為現任大司馬,袁紹、董卓都在拉攏他。

  眼下劉虞無意參與袁、董之爭,不就是變相不認可袁、董二人的操作嗎?而張虞作為劉虞聯合之人,自然可以明目張胆打著劉虞的名號。

  張虞既是如此言語,以郭圖的政治智慧,自然懂得接話。

  郭圖拱手說道:「董、袁之爭在於權,天下兵戈將起。而今將軍心懷社稷,

  有意撫恤黎民,圖願助將軍一臂之力。」

  「善!」

  張虞手扶車欄,指著壺關縣城,笑道:「今有上黨一隅之地,我有封拜之權,公則遠至而來,欲出仕何職?」

  給予人才最大的賞識,不是說迎接的禮儀有多重,而是讓人才自認為有參與感,他的才能有地方發揮出來。

  得聞張虞之語,郭圖授須而吟,神情充滿了滿足之色。

  「圖初至將軍魔下,尚不敢妄議,願請將軍委任!」郭圖說道。

  「若公則善謀,或可任參軍;公則志於政,君可自選郡中職位。」張虞笑道「圖不才,願任將軍魔下參軍。若將軍另有雜事,圖願兼任之。」郭圖說道。

  「善!」

  張虞頗是喜悅,挽著郭圖的手臂,笑道:「郡中事務繁瑣,料理軍中輻重文吏多兼郡職。今公則入軍為參,可為虞兼理輻重。」

  「諾!」郭圖應道。

  「我已於郡府備下宴席,時某魔下將吏齊至,公則往後可與諸君多多往來。」張虞說道。

  「有勞將軍了!」

  「公則無需多禮,以你我之情,稱字便好!」張虞笑眯眯道。

  「稱字何以分上下?」

  郭圖正色說道:「今君為尊,自需以尊號稱之。」

  郭圖可非許攸,他雖自恃與張虞關係好,但可不敢直呼字號。

  隨著車駕至府衙,張虞攜郭圖下車,並為他介紹滿寵、呂范、張楊、張遼,

  許褚等人,算是讓郭圖融入眾人。

  至於滿寵南下接張虞魔下將更的家眷,除了許褚所在的許氏因心疼不動產,

  以袁秘治下安穩為由,委婉拒絕了搬遷外,高順、徐庶、呂范、滿寵的家眷都前後搬到上黨。

  許褚見父兄無意搬遷,倒是向張虞致歉。而張虞則是好言安撫,為了長留許褚,已是讓人幫許褚說親,打算用家庭作為許褚的羈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