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請司徒赴死!
五月三十日,關西叛軍營寨,
大帳內,李催負手步,神情中多有焦慮。
「長安城池高峻,城內守卒不下兩萬兵民,兼呂布驍勇善戰,長安不易強取啊!」
李催憂慮說道:「而今牛輔無能,棄軍出走被部下所害,致使張虞率部降服河東兵。我軍若遲遲不能破城,勞久而無功,將士士氣低迷,則我軍危矣!」
眾將神情低沉,他們依靠胡輪、楊正二人的倒戈,方才率兵擊破徐榮。而今長安城的堅固超乎他們的想像,他們率兵圍攻七日,連城牆都沒登上。
「今如何是好?」李催看向帳內的眾將,問道。
郭思慮少許,說道:「長安城峻不可攻,今不如重圍長安,遣兵馬屯於渭北險要,以防張虞率部渡過大河。」
「大河渡口眾多,安能一一顧及?」張濟說道。
郭神情不悅,說道:「今長安不能下,又不能出御張虞,你說我軍當如何是好?」
張濟遲疑了下,說道:「今不如在三輔劫掠一番,而後率兵返回隴上。」
「隴上貧瘠,今下回兵,將就食何方?」郭反問道。
樊稠咳嗽了一聲,說道:「關中富庶,戶籍殷實,物產富饒,土地肥沃,為立業之基。今回兵隴上,與叛軍搶食,是為下策之舉。」
自從董卓帶他們見識過陽的富饒,把持朝政的痛快,今關西諸將很難再回到隴右。
畢竟隴右自東漢開國以來,便一直蕭條,已不復西漢時期的富饒。況經歷長達百年的兵戈,隴右早就被打爛了。今眾人回到隴右,還要和韓遂、馬騰為首的叛軍搶地盤,故不如在關中多爭取機會。
東漢的關中雖說不如西漢時期富饒,但關中地理條件擺在這,弘農、京兆、
馮翊、扶風四郡合起來,巔峰時在冊戶籍雖沒有百萬之眾,但也有七、八十萬人。且自董卓遷都長安以來,京畿的人口都遷入關中。
故當前的關中三輔人口至少有上百萬之多,除非形勢不利於關西聯軍,否則怎會輕易放棄關中的富饒地盤呢?
張濟眉頭微皺,說道:「關中雖好,但我軍能否立足是為關鍵。若立足不穩,不如還兵隴上,求得餘生安樂。」
李催拿捏不准形勢,看向坐在角落的賈翊,問道:「文和可有高見?」
賈翊環顧眾人,漫不經心問道:「諸位可知馬騰、韓遂二人動向?」
「馬騰、韓遂?」
李催念叻了下,眉頭皺起,問道:「馬騰、韓遂二人屯兵隴右,今文和提及二人不知是為何意?莫非欲派人聯絡二人?」
見眾人不知深淺,賈翊說道:「將軍有所不知,今馬騰、韓遂二人已結為兄弟,起兵出隴山,步騎共有數萬之眾。」
自董卓把持朝政以來,馬騰、韓遂便以皆為關西之人為由,上疏歸降董卓。
而董卓樂於與馬騰、韓遂交好,便遣人表委官職。
如今董卓被王允所害,關西勢力失去了強人壓制,隨即風雲四起。李催、郭、樊稠、張濟等將為求生計,召集董卓舊部反攻長安。而在隴上的叛軍豈會視若無睹,馬騰、韓遂為了渾水摸魚,也一同率兵出隴。
如今賈翊口中得知馬騰、韓遂二人率兵數萬,有意插手關中局勢,帳中諸將無不惶恐,眼下長安城未破,張虞屯兵河東,馬、韓二人又從隴右而來,他們豈不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李催勉強控制情緒,問道:「馬、韓出兵關中,其目的為何?不知先生如何得知此事?」
見眾人神情或緊張、或焦慮,賈翊甚是很享受操控別人的情緒,授須微笑,
說道:「馬、韓二將與朝廷素無瓜葛,今時出兵關中,無非見董公身亡,而關中大亂,欲從中取利爾!」
「至於謝如何得知?」
賈翊停頓了下,說道:「無非是在諸位將軍圍攻長安時,另遣斥候至扶風,
觀望左扶風王宏動向。」
「先生大才!」
郭點了點頭,搶先問道:「今先生提及馬、韓二人,可是欲用二人以解今下之困?」
「然也!」
賈翊頜首說道:「張虞非庸人,他若得知馬騰、韓遂二人率兵前來,必會遣人與之聯絡,屆時我軍形勢則危矣!」
「故以翊之見,將軍當速先遣人出使馬、韓二將,借同為關西人身份,與之交好為盟,言若破長安,則財物共取,共表官職。若有馬、韓二人相助,則長安必破,張虞不敢討之。」
「先生言之有理!」
李催步撫掌,說道:「馬騰、韓遂與朝廷廝殺多年,今時出兵無非求利。
如能得二人相助,則大事可成。」
「善!」
在眾人商討聯隴而制並時,李儒神情喜悅,趨步入營帳。
「好消息!」
李儒朝帳中眾人大笑,說道:「呂布帳下叟兵校尉聯絡在下,言明日平旦之時,他將率部開南門,願迎我軍入城。」
「可會有詐?」張濟關心道。
「無詐!」
李儒自信滿滿,說道:「叟兵校尉言,朝廷拖欠軍數月,遲遲不見錢糧。
呂布脾性急躁,常坐視漢卒欺凌叟兵。且儒與叟兵校尉關係友善,今只求開門之後,能得錢糧賞賜、官職封賞。」
「好說!」
李催大笑道:「如能攻破長安,錢糧各部皆有。」
「今既有叟兵校尉為內應?」樊稠問道:「是否還要聯絡馬騰、韓遂二人?
「不用了吧!」
郭遲疑說道:「我軍如能攻克長安,今若聯絡馬騰、韓遂二人,豈不白白讓二人得利。」
馬騰、韓遂二人所率兵馬不少,今二人若參與瓜分勝利的果實中,勢必會影響其他關西諸將的利益。故關西諸將執著於眼前利益,不太願讓利於馬、韓二人。
見狀,賈翊深嘆眾人有勇而無謀,得虧是出了老謀深算的董卓,否則關西諸將一輩子別想入陽。
李催眼光長遠些,今知賈謝謀略出眾,請教道:「先生之見是?」
賈翊神情微正,說道:「諸君若不聯絡馬、韓二將,張虞為取關中,必會聯絡二將。故為長遠之見,斷絕張虞窺視長安之念,馬、韓二人當為諸君羽翼。」
「二人根基在隴右,而非在關中。諸君封賞官職,賜予錢糧,可以天子名義命二人歸隴任職。」
「有理!」
李催步摩拳,說道:「二人若被張虞拉攏,則我危矣!」
說著,李催看向眾人,說道:「今下之重在於破長安,持天子以令諸雄。」
「且聽李將軍之言!」
見兵馬最多的李催無異議,眾人倒是無意見,一致表達了同意。
次日,六月一日,後世兒童節當天。
叟兵校尉如期率兵大開城門,引城外的關西叛軍入城,
呂布察覺叛軍入城,率部與關西叛軍陷入巷戰。戰至中午,因寡眾懸殊之故,呂布漸漸不敵,遂讓部曲帶走家眷出城,而他在出逃前,則是去尋王允。
青瑣門外,呂布持挽韁而駐足,身上血跡斑斑,董卓的頭顱系在赤兔馬首側。
「王公,今右將軍屯兵於河東,公可與布前往投效!」
呂布朝著城樓上的王允,高聲喊道。
王允望著深陷兵戈之中的長安城,落淚道:「承蒙兩漢先帝英靈庇護,我方能誅殺董卓。今陛下年幼,唯恃於我。我若出逃,陛下無依無靠,我不忍也!」
「奉先代我力謝濟安,望他今後能以國家社稷為念!」
見王充無意出走,呂布策馬便欲出行,走了幾步念及張虞,回首喊道:「王公家眷怎辦?」
王允答道:「程德謀已回府護送家眷出城,奉先有心可前往接應德謀。」
「好!」
見王允一心求死報國,而叛軍喊殺聲愈發逼近,呂布為了求生,便策馬而走呂布倒是仗義,記得程普護送王允家眷一事。然他至王府時,卻見王府已被叛軍所據,而程普正率兵與敵搏鬥。
呂布率十餘騎殺入戰場,殺散叛軍亂兵,之後救出程普及王允家眷。然在呂布、程普出逃時,遭遇郭率兵圍殺,王允小兒子王定及女眷被殺,唯次子王景逃了出來。長子王蓋因護衛劉協,故並未隨眾人出城,與王充被叛軍逼到宣平門。
呂布與程普逃出生天,不敢在長安逗留,而是率八百騎東逃河東,投靠張虞而去。
關西諸將進京師,則是放兵劫掠長安老少,吏民因被劫掠而死者不下萬人。
下午,關西諸將齊聚宣平門,而王允與長子王蓋帶兵保護天子劉協。
王允骨氣很硬,縱面對亂軍包圍,依舊是衣冠整齊,斥責道:「你等無詔進京,劫掠百姓,威逼天子,意欲何為?」
李催策馬上前,意氣風發,用鞭指著城樓,問道:「董公忠於陛下,而無故被呂布與你所害。我等為董公舊部,今是為相國報仇而來,絕無犯上之念。」
「試問司徒,董公何罪?」李催大聲責問道。
王允厲聲說道:「董卓把持朝政,屠戮公卿,有不軌之念,今為漢室殺之,
有何不可!」
「司徒挾持陛下,今當何罪?」
李催神情大怒,說道:「司徒今若赴死,我便不傷陛下,否則兵戈之下,刀劍無眼!」
「懇請司徒赴死!」叛軍諸將齊聲呼喊。
見狀,王允自知一死難逃,轉身向劉協叩首,硬咽說道:「恕老臣無能,今誅董卓,而不能御亂兵。今後望陛下保重,留得有用之身,以興復漢室。」
說罷,王允大步下樓,而王蓋則緊隨身側。
劉協望著王允離去的背影,眼晴已是通紅落淚。
片刻之後,便傳來王允父子身亡的消息,以及關西叛軍的熱烈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