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龍門,早在門口等候的沈知行便迎上來扶著他,待瞧見沈逾白連唇都泛白了,便不顧沈逾白的反對,背著他就往馬車跑。
來接考生的馬車極多,能排在貢院門口的多是顯貴之家,沈逾白的馬車停在距此一條街處。
待坐上馬車,沈知行頭髮已經被水珠子浸透,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
沈知行拿了布巾胡亂擦著臉上的汗,感嘆道:「我總算知道為何會試要三年一考了,這要是一年一考,朝廷就選不著人了,因為考生都被考死了。」
沈逾白深以為然。
兩人從龍門口過來這段路,已經瞧見三個被抬出來的考生了。
很快他們就瞧見了第四個——紀興正。
紀興正年前才大病一場,身子還未養好就又來會試一番折騰,哪裡熬得住。
好在熬到了最後一天,也算考完了。
不過紀家早就派人在門口等著,與沈逾白他們打了聲招呼後就急忙將人接走。
在住客棧時,紀家就打發了下人來給紀興正送補品,沈逾白也知紀興之父乃是刑部員外郎,雖只是正六品,然京中正六品官卻不是地方上的六品可比。
羅大舅倒是自己走出來,只是一進馬車,渾身力氣卻仿佛被抽乾般。
待回了客棧,各自回房間,沈逾白強撐著給蘇錦報了個平安,就躺到床上。
客棧房間的炭火燒得旺,沈逾白卻還是睡不踏實,身子總在發抖,半睡半醒間仿佛自己還在那間小小的號舍里苦熬。
好在他臨睡前吃了退燒藥,夜裡沒有發熱。
到第二日,他已經好了些,卻還是待在房間未出門,只與蘇錦視頻閒聊。
蘇錦看到已經瘦脫相的沈逾白,心疼得不行。
鄉試瘦下去的肉還沒補起來呢,會試又更瘦了。
她覺得再這麼下去,沈逾白身子就要徹底垮了。
若是考中了,後面還有個殿試等著。
若沒考中,三年後還要來一遭,更難。
「朝廷那麼重視科舉,怎麼就不能幫你們改善一下惡劣的考試環境?」
蘇錦很鬱悶。
沈逾白倒是笑得出來:「官老爺們憂的是天下,守的是名聲,哪裡願意費力做這等費力之事。」
蘇錦見他還有心開玩笑,也就不擔憂了,不過該補還是要補的。
等沈逾白休息了兩天,身體恢復點後,蘇錦的湯湯水水大套餐就來了。
沈逾白為了掩人耳目,每日必要在客棧點一樣的湯水送給沈知行和羅大舅。
羅大舅躺下後就沒起來,沈知行仗著年輕身子好,倒是沒病倒,不過人瘦了五六斤,用他的話說睡覺都硌骨頭,可見也是難熬。
又因只有他沒病,就需照顧沈逾白和羅大舅兩人,瘦得就更厲害了。
也並非他們三人如此淒涼,京城個個會館客棧都有不少人病倒,京城大夫更是忙得焦頭爛額。
好在這種情況從第五日開始漸漸好轉,考生們漸漸走出房門,各種詩會文會又熱熱鬧鬧辦起來。
而其中各地有名才子們也逐漸聲名遠播,京城小兒隨口就能唱出首首絕佳詩詞。
隨著眾多才子出名,會元花落誰家就成了此時京城最熱的話題。
文人本就恃才,哪裡會服別人,各種詩鬥文斗層出不窮,百姓們看得熱鬧,各大賭場也沒閒著,紛紛開盤口賭誰是解元。
參與這等的多是各地的佼佼者,有些自認文采不如他們的舉子也沒閒著,往各個大官大戶家中投拜帖,以期能被看上,謀個幕僚或什麼實缺,也是好前程。
而在客棧閉門不出的安陽解元沈逾白,在這份熱鬧中不被人想起,也無人在意。
考生們肆意時,卻恰恰是考官們最忙碌辛苦之時。
試卷經彌封、謄錄、對讀後,由收掌試卷官送到簾內。
此次會試的主考為劉閣老,這也就意味著此次中的貢生均為劉閣老門生,往後分到全國,便是劉閣老權勢的根基。
每屆會試,朝中都會為誰任主考吵得不可開交。
此次首輔與次輔幾個月前就已然斗上,誰成想,天元帝竟點了老態龍鐘的劉秉卿劉閣老。
這劉閣老雖地位崇高,卻一直是三輔,先帝每每要讓他更進一步,他便以年紀大推脫,從先帝到天元帝,年年說年紀大,卻年年不退。首輔次輔換了一批又一批,三輔卻像是釘子一般釘在了內閣。
去年劉閣老得了急病,請辭的摺子遞到天元帝手裡,天元帝卻給拒了。
通常有功績的老臣上疏請辭,皇帝必是不允,老臣再上疏,皇帝再不允,如此反覆拉扯,給足老臣體面,具體次數依臣子的功績與皇帝的重視程度而定。
可劉閣老只上疏一次,在皇帝拒了後卻不上疏第二次,又賴在內閣了,讓一群望眼欲穿的人恨得牙痒痒。
本以為皇帝也已經厭棄劉閣老,誰知去年建康府的院試讓薛玉書主考,今年會試又讓劉閣老主持,此番操作不得不讓人深想。
卷子按照五經分類後,分別送到十八房同考官面前。
五經中,選《詩》當本經的考生最多,便有五房為《詩》。
其次是《書》《易》,各占四房。
《禮》為三房。
最少的是《春秋》,只有兩房。
這些同考官或是翰林院編修、檢討極進士出生的京官擔任。
能被禮部選中為同考官,必是飽腹詩書,文章見識不凡之士,其中也不乏狀元、榜眼、探花出身。
作為《春秋》房考官,宋修偉已經連續批改三日考卷,卻不敢有片刻的放鬆。
宋修偉乃是寒門出身,全家苦熬多年,供他讀書,終於讓他中了二甲進士,深知科舉不易,更知寒門艱難,必不敢辜負作為房考官的職責,必要將每份卷子都看完,才會寫下評語。
連著看了三日考卷,縱然他有滿腔熱血,也已疲倦,此時已經難有文章能讓其眼前一亮。
同房除了房考官外,還有閱卷官。
就有一閱卷官舉著份試卷到宋修偉面前:「此文章平實典雅,立意深遠,實在難得。」
閱卷官多選穩重之士,難得如此推崇一篇文章,倒是讓得他多了幾分期待。
接過考卷,是第一道四書題,題目是「不違農時」。
看到此考生破題「王者盡心於民事,道建而業斯隆焉」時,宋修偉便是心中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