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蔡齊的選擇
回去的一路上,所有人都很沉默。
蔡齊是因為,他在聽了那老者的敘述之後,發覺自己之前很有可能犯了大錯,所以思緒混亂,不知所措。
而趙禎則是因為,他雖然對底層百姓的生活有所預料,卻沒想到,他們過的這麼苦。
眾人當中,反倒是呂夷簡,因為是一層層從地方上走上來的,所以,對見到了狀況最為平靜。
君臣幾人就這麼一路沉默著回到了皇宮。
紫宸殿裡,趙禎坐在御座上,底下呂夷簡和蔡齊二人,也已經換回了官服,
站在下首。
「此次出城,有何感想?」
片刻之後,趙禎率先開口發問。
隨後,蔡齊想了想,道。
「百姓生活艱苦,是朝廷之過也。」
然而,就在趙禎以為,蔡齊要改變自己的看法時,他接下來卻繼續道。
「正因如此,陛下才更應當與民休息,輕薄賦,施行仁政。」
得,這人沒救了。
趙禎搖了搖頭,感到有些無語。
於是,他又轉向了呂夷簡,繼續問道。
「呂卿家覺得呢?」
聞言,呂夷簡沉吟片刻,道。
「回陛下,臣有兩點體悟。」
「其一,朝廷近些年以來的軍制調整,軍費增加,並未白費,保境安民一道上,要比過往時候好了許多。」
和蔡齊,甚至於和趙禎都不同的是,呂夷簡應該算是對民間民情了解最深的人。
所以,不同於他們看到的都是缺點,呂夷簡一張口,說的竟然是誇讚之語。
然而,聞聽此言,蔡齊卻有些不服氣,道。
「呂參政,那老者明明都已經說了,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徵調役,去給前線大軍運糧,你何以說,這些年來朝廷越發重視軍隊,反而對百姓有好處?」
看著仍然在固執己見的蔡齊,呂夷簡搖了搖頭,道。
「蔡諫議,你不曾在地方做事,想是不知,地方官員各種役雜稅,皆是稀鬆平常之事。」
「為大軍運糧,好歹還算是正役,按理來說,只需去一人便是,可為何那老者家中去了兩個兒子?」
「原因很簡單,似是這等正役,去了一次,便可折抵之後數年的雜役,那老者一家苦了一年,接下來的幾年,日子便好過了,這一點,你看那老者對於此事並無牴觸便可知曉。」
話音落下,蔡齊愣了愣,倒是沉默了下來。
倒不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而是因為,呂夷簡的這番話,讓他壓根就不知道該怎麼接。
因為有一點呂夷簡沒有說錯,那就是,蔡齊這些年一直都在言官當中做事,
雖然也去過其他的部門,但都是清流之地,並沒有真正經歷過地方任事,所以,
對於這其中的道道,的確並不算特別清楚。
在他樸素的觀念當中,只覺得朝廷要打仗,就必然要徵發役,加重百姓身上的負擔。
見此狀況,呂夷簡情知他還是不服,於是繼續道。
「當時,那老者說,這些年的日子,其實要比之前幾年好過,不知蔡諫議可還記得?」
聞言,蔡齊點了點頭,但是眼中卻不由閃過一絲苦澀。
要知道,以他所見,那老者的日子其實已經夠苦了,所以,他有些無法想像,那老者說的更苦的日子,到底是什麼樣的。
呂夷簡倒是平靜,繼續道。
「前些年,京畿各處,盜匪不斷,地方軍隊雖然屢次圍剿,但是,屢戰屢敗,朝廷只得以招撫之策降之,但招撫越多,盜匪數量卻只增不減。」
「如今那老者還可以進山伐柴貼補家用,可若是盜匪四起之時,他怕是連山都不敢進。」
「蔡諫議可知,這些盜匪為何這幾年逐漸銷聲匿跡了?」
所以說,趙禎這次選擇將呂夷簡給帶出去,才是一個最正確的決定。
有這麼一個善於察言觀色,又洞悉世事的人在側,很多話,其實就不用趙禎親自來說了。
「是因為,朝廷這些年來對禁軍加緊了操練?」
蔡齊低下頭,這話雖是疑問,但是,他的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呂夷簡點了點頭,道。
「不錯,正是如此,若是沒有朝廷這些年對禁軍的投入,就連你現在看到的『苦』日子,怕是這些百姓也難得到。」
「為何如此?」
蔡齊的語氣當中帶著濃濃的苦澀。
他是在問呂夷簡,但同時也是在問自己。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過往時候,他以為只要皇帝垂拱而治,君明臣賢,邊境安寧,百姓就能安居樂業。
所以,當皇帝一意孤行,不斷地加強對禁軍的操練和投入的時候,他曾經不止一次的提出反對,甚至於,當皇帝要任用『奸臣』時,他寧願以死相諫,只為了踐行自己心中的理想。
然而,現如今,事實擺在眼前,卻告訴他,過往時候的一切做法,都錯了。
所以,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他們這些人竭盡全力,不畏權貴的孜孜以求,可到頭來,百姓的日子還是過得如此艱難?
這一次,蔡齊是真的感到無比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前路到底在何處。
這番神色,讓一旁的呂夷簡也頗有幾分動容,和蔡齊不一樣的是,他很清楚這一切的癥結在何處,可是.···
趙禎坐在上首,看著蔡齊的樣子,神色也有些複雜。
「蔡卿家,當真想知道因何如此?」
這話一出,蔡齊的臉色總算是閃過一絲光彩,道。
「還望陛下垂訓。」
然而,趙禎卻只是搖了搖頭,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想知道百姓為何生活艱難,就得知道百姓到底是如何過活的。」
「這不是坐在廟堂高台上能看到的,需要你走近民間,來到百姓的身邊,日日同他們在田間相處,才能尋到答案。」
「你,可願意?」
呂夷簡在旁,不由輕輕嘆了口氣。
所以說,有些時候,時運難說的很,蔡齊任途一路風順,年紀輕輕便成為了御史台的二號人物,只差一步便可身中書,位列宰執。
這是好事,但同時,也成為了束縛他的魔咒。
不能體察民情,終究難當宰執之任。
可問題是,想要和百姓近距離長時間的接觸,就意味著要放棄現在的一切,
出京外任。
對於蔡齊這樣一個已經有資格爭奪宰執之位的人來說,這個抉擇恐怕沒那麼容易下.—
然而,人與人終究是不同的,對於呂夷簡來說,需要多方掙扎的問題,對於蔡齊而言,卻幾乎並沒有半點的猶豫。
「陛下,臣讀聖賢之書,明經世之理,身為朝廷命官,若不能為大宋百姓出力,心中難安。」
「臣願離開京師,自請為一知縣,還望陛下充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