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為何選他?
想要立名聲,可是一個苦差事。
雖然說,對文人士大夫來說,名聲這個東西好處多多,但是,代價也同樣很大。
想要靠名聲撈好處,那就必然要被名聲所累。
就比如現在,如果王曾真的想要在朝堂之上,樹立一個賢相的形象的話,那麼,他就會被這層身份給束縛住。
此後,他的一言一行,在各種事務當中做出的決策,就都必須要符合朝堂上下對於「賢相」的期待。
否則的話,只要一朝行差踏錯,那麼,不僅以前建立的所有形象都會轟然倒塌,而且還會落得一個表里不一,大偽似真的評價。
別的不說,單是以呂夷簡對王曾的了解,對方就並不是一個會在乎所謂賢相名聲的人。
更何況,雖然如今王曾剛剛回京,可他並非毫無根基,也並沒有必要用這種手段來拉攏人心。
但如果不是這種可能的話,那麼———
「李相公,我倒覺得,大相公回京之後的舉動,不太像是心胸寬廣,而更像是·..」
不知為何,呂夷簡的語氣有些,罕見的沒有繼續說下去。
這般狀況,叫李迪頗有幾分皺眉,不悅道。
「更像是什麼?」
「更像是——·沒有把我等放在心上。」」
呂夷簡聲音當中,有些沒有底氣,說出的話,也頗是有些反直覺。
當下,李迪聽完之後,神色果然不由有些不滿。
他明白呂夷簡的意思,那就是王曾並非是氣度大,而是並沒有將他們放在眼中。
就像是對於李迪來說,如果現在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七品小官,暗搓搓的在坊間傳他的閒話,被他知道之後,最多會覺得有些荒唐不悅,但是,卻不會放在心上,最多只會一笑置之。
這本質上,是一種高位者對低位者絕對優勢下的俯視,甚至說句不好聽的,
甚至可以說是蔑視。
可問題是,他王曾雖然是首相,可論資歷,論官品,他和自己都應該算是同一水平線上的吧?
他哪來的底氣無視自己?
「為何這麼說?」
李迪拉長了臉,連帶著對呂夷簡的態度,也變了幾分。
見此狀況,呂夷簡一副我就知道是這樣的表情,解釋道。
「相公莫誤會,我只是覺得,其實這段時間,我們好像有些過分重視中書當中的爭鬥了,反而忽略了最關鍵之處。」
話音落下,李迪先是一愣,旋即,便似是想到了什麼,道。
「你是說,官家?」
呂夷簡點了點頭,道。
「其實,打從大相公回京的那天,奏對之時,我便有這種感覺,當時,我們都覺得對於他來說,該贊同還是反對那份賞賜名單,會是一個難題。
1
「但是,大相公當時的決斷卻很堅定迅速,不僅直接推翻了中書的賞賜名單,而且更進一步,直接否定了爵位改制的章程。」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他剛剛回京,對朝中局勢不說兩眼一抹黑,可至少細微之處,必然難以把握,這般狀況下,面對如此大事,何以能夠如此快速做出判斷?」
李迪皺眉沉吟,很快將剛剛的那一絲小小不悅丟到了腦後。
這一點,的確是他之前忽略掉了。
那份賞賜名單,是一場針對於王曾的局,之所以要卡著他回京的當天送到御前,實際上就是看在,王曾剛剛回京,還沒有時間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京中各方勢力對這份賞賜名單的態度上的。
其實說白了,到了他們這一步,未必就比尋常的官員才能,智計要優秀多少,但他們總是能夠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決定,其核心原因就在於,掌握的信息足夠多,也足夠全面。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對於王曾而言,面對當時的狀況,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含糊其辭,或者乾脆以自己剛剛回京,不了解情況為由,沉默不言。
雖然這樣做也有壞處,就是會讓人覺得他有被落了面子,給了下馬威,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本就是官場上最基本的能力。
但王曾卻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提出如此激進的看法,那麼,在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能性就只有·——·
「他雖然剛剛回京,不知道朝中局勢如何,但是,卻一定知道官家在此事上的態度。」
李迪的口氣變得篤定起來。
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一切就都說的通了。
王曾雖然離京多年,但是,從此前和党項的戰事當中,不斷通過非正常渠道送回來的奏札,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一直和官家保持著聯絡。
換句話說,王曾這些年雖然遠離朝堂,卻並沒有遠離皇帝,藉由這種密奏的方式,他完全可以推斷出皇帝在朝政上的許多傾向。
「所以,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討好官家?」
李迪眉頭微皺,語氣變得有些古怪,
要知道,他雖然針對王曾,但是拋開爭鬥不談,對於王曾的人品性情,他一直還是認可的。
可怎麼現如今,這樣一個以前不畏權貴之人,也變成了第二個王欽若?
然而,呂夷簡聞言,卻搖了搖頭,道。
「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何意?」
李迪現在已經徹底冷靜了下來,往前俯了俯身,繼續問道。
於是,呂夷簡沉吟道。
「既然提到了官家,那麼我就斗膽問一句,相公可曾想過,官家為何要調王曾回京,來擔任首相一職?」
這一句話,倒是將李迪給問住了。
他張了張口,答案似乎就在嘴邊。
王曾的資歷,官階,功勞,乃至是名聲人品,都是足夠擔當宰相之任的,這一點,是目前的朝堂上基本都普遍認可的。
所以,他來當這個宰相有問題嗎?
沒有,但是,這是對朝臣而言的。
這所有的一切條件,其實都是朝臣們覺得要擔當宰相,需要符合的條件。
可如果換一個立場,對於皇帝而言呢?
要知道,這些符合朝臣期待的條件雖然苛刻,但朝堂之上要細數的話,也並非只有王曾一個。
即便是王曾身負大勝之功,可作為皇帝來說,賞賜的方式多種多樣,更不要提,如今的這位官家,向來是外柔內剛之人,聽,雖然如今外也慢慢變得不怎麼柔就是了。
但是總歸,光是這一點,並不足以讓官家選他來執掌中書,
所以,回到問題的原點,為什麼是王曾呢?
李迪本就是個聰明人,只是有些時候,並不像呂夷簡這樣,會從各個角度去思考這些權謀之事。
如今,他既然想到了這些,答案其實也就呼之欲出了。
「王曾回京,是因為他要做的事,和官家要做的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