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第107章 共振系統和磁化效應

第107章 共振系統和磁化效應

2024-12-19 00:08:07 作者: 老雪糕
  顧然看著彈幕上的激烈回應,依舊平靜且理智的說道:「『愛』,算是一種特例,它是『我』的一種具體表現。」

  「這要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

  「大家應該都聽過磁化效應。」

  「一塊金屬,因為內部分子結構凌亂,不表現出磁性,」

  「但在磁鐵的引導之下,金屬內部的原子磁矩會按照同一方向整齊排列,從而表現出磁性。」

  「而『愛』就像是這個磁鐵。」

  說罷,顧然停頓了片刻,留給觀眾們一些思考時間。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磁化效應和同頻共振效應,這兩個現象之中,蘊含著許多東西。」

  緊接著,所有觀眾開始在腦海中回顧共振同頻和磁化效應,

  並嘗試著從中尋找分別。

  隨著彈幕從平淡,開始驟然增加。

  很顯然,一部分觀眾似乎已經感覺到了什麼。

  但看著彈幕上飄過的似是而非的內容,

  很顯然他們無法進行精確地描述。

  在科工部中,

  所有成員也紛紛加入了這場頭腦風暴。

  而進度,顯然要快得多。

  幾乎在第一時間,所有人就已經抓住了這兩個現象的本質區別。

  「共振現象和熵增定律共同作用現實世界,」

  「而磁化效應,則是一個負熵過程。」

  熵增定律,即熱力學第二定律,指的是任何一個系統,只要滿足封閉系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通俗的例子就是手機會越放越卡,屋子會越來越髒。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在遵從著從無序向更無序演化的規律。

  共振和磁化效應雖然看上去都是從無序到有序,

  但實際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共振現象作為和熵增定律並列的基本物理法則,

  是對無序的整合,

  而磁化效應,則是真正的負熵過程。

  「你們感覺到什麼了麼?」一位院士問道。

  其他人此刻皆在沉思,心中有一種異樣的感受。

  他們恍惚的能感覺到自己即將觸碰真理,

  可偏偏是無論怎麼思考,總差著最後一步。

  而這最後一步,在於一個疑問——

  共振現象客觀存在,但和鐘擺實驗關係不大。

  實際上,鐘擺實驗是有問題的。

  完全獨立的鐘擺,不可能相互共振然後達到同頻,

  想要同頻,除非把這些鐘擺放在同一個平台上,

  然後讓平台的擺動頻率,來干涉這些鐘擺。

  丁一提醒道:「試著想想顧然之前說的內容,干涉、隱變量、意識、我……」

  於是,在丁一的提醒下眾人開始回顧起顧然之前講述的所有內容,

  當他們將一切內容放在一起,開始建立其內部聯繫時。


  再去思考這個疑問時,

  一道閃光,從眾人的腦海中悄然划過,

  緊接著,

  一些從未思考且大為震撼的內容,開始源源不斷的從意識中滋生,

  所有人汗毛倒豎,滿是詫異的抬起頭,不可置信的看著屏幕上那個鎮定自若的顧然。

  ……

  此時的顧然力所能及的查看著屏幕上飄過的彈幕,

  他需要從彈幕反饋的內容中,分析出觀眾的接受程度。

  目前來看,

  對於概念和現象,絕大部分觀眾都已經理解和接受。

  但極少有人能把這些概念和現象聯繫起來。

  在數分鐘時間,數萬條閃爍而過的彈幕中,

  表現出深度思考的彈幕,不到十條。

  而完成推測和聯繫的,目前還沒有看到一條。

  思考結束,顧然也不再浪費時間,直接闡述道:

  「我們最開始說了幾個概念——」

  「一、這個世界是概率的疊加,」

  「二、『意識』,是對概率波函數的坍縮。」

  「三、『我』,是隱變量。」

  「那麼意識是怎麼對概率進行坍縮?」

  「隱變量該怎麼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

  「這些我們都不知曉,」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了共振同頻和磁化效應。」

  顧然拿起水杯,潤了潤嗓子,這才接著說道:

  「在共振同頻效應里,所有的鐘擺,就像是所有不確定的概率。」

  「鐘擺從無序到同頻,即是概率坍縮的過程。」

  「這就是意識的作用過程。」

  「而『我』,則是磁化效應中的磁鐵。」

  「磁鐵能夠改變每個鐘擺的頻率和振幅,也能讓最終的共振效果進行調整。」

  「那如果想要欺騙意識,『我』該怎麼做?」

  「去拿著磁鐵去干涉每一個鐘擺?或者說讓這個磁鐵足夠大?同時去干涉所有鐘擺?」

  顧然搖搖頭:「都不是,」

  「如果把共振現象和磁化效應分開來看,我們永遠得不到答案。」

  「因為鐘擺實驗是一個有著巨大漏洞的思維實驗,」

  「眾所周知,共振現象指的是當外界施加的頻率與系統的固有頻率相匹配時,系統會發生共振。」

  「而鐘擺實驗,少了一個重要條件——外界施加的頻率。」

  「所以要想讓所有鐘擺實現同頻共振,就需要把這些鐘擺放在同一個具有一定振動頻率的平台上面,」

  「而這個平台,就是『我』。」

  顧然說完之後,

  除了中科院和科工部的院士們,

  直播間裡其他數百萬觀眾,在凌晨時分同時凌亂。

  「啊?鐘擺實驗是假的?」


  「不是,顧神你玩我們?」

  「那你直接說鐘擺實驗是錯的不就好了。」

  「誤導了半天,我還真以為『意識』和『我』涇渭分明呢。」

  「暴露學歷了,我沒學過共振系統。」

  「暴露學習態度了,我學過,但忘了。」

  直播間裡,所有觀眾牢騷不斷。

  而密密麻麻的彈幕里,除了牢騷之外,剩下的更多是迷茫。

  許多人在評估了一下難度之後,決定放棄了思考。

  顧然也清楚,直播間裡絕大部分人或許很難明白,

  畢竟關於『意識』和『我』本就是極為抽象的東西,

  而能把這個問題想明白的本就是鳳毛麟角。

  但物理學和哲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

  很多時候,

  哪怕想不明白,也絲毫不影響你做題。

  物理嘛,

  無非就是讀題干,然後套公式,

  哪怕概念理論什麼的模稜兩可,只要公式寫上,數字帶入進去,總能得分。

  而現在,顧然顯然已經把題干拆解的極為詳細。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