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漢:開局巫蠱之禍,我硬剛漢武> 第114章 天下才子盡入吾彀中

第114章 天下才子盡入吾彀中

2025-01-07 16:07:37 作者: 一江東月
  第114章 天下才子盡入吾彀中

  只剎那間,劉屈氂臉上的表情千變萬化。

  原本的信誓旦旦、高舉「群臣大棒」,就準備朝這裡劉靖砸下來的驚喜態度,瞬間就蔫吧了下去!

  群臣更是在同一時刻,如喪考妣。

  同時,他們心中也引發大震動。

  劉靖的反應,不可謂不凌厲!

  一句話,從地方到長安,幾乎瞬間就將劉屈氂的氣勢壓了回去。

  因為人家搬出的,是皇權!

  而當今天子劉徹,最重權力!

  果然……

  此時此刻,劉徹已經精神起來,聚精會神的朝著劉靖看來。

  之前他們談論許久,劉屈氂引經據典,拿禮記來壓。劉徹都沒有絲毫表情,但是聽到「選仕權利回到長安」,他卻是心中一動。

  他這一生,都在將皇權之路,集中到極致!

  起初丞相作為朝廷的百官之首,很多情況下是不弱於天子的,太傅手握軍權,由一起開創大漢的幾個諸侯家裡推舉,有時候也讓天子忌憚。

  可他登基後,幾手改制,丞相成了「吉祥物」、太傅更是消失不見,換成了「大司馬」。

  文武兩大方向,都被輕而易舉的優化。

  可身為帝王,始終覺得還有很多方向不能圓融如一。

  特別是劉靖提醒後,他也已經關注到選仕方式。

  「舉孝廉」作為他親自確認的一種正式的選官途徑,他更清楚其中的運轉。

  一般,由各地郡縣,依照人口來劃分,以才得推舉出來的人,盡入長安。

  這個時候,他們還不能作為官員。按照制度,他們會作為入郎署為郎官,承擔宮廷宿衛,目的是使之「觀大臣之能」。

  比如如今的御史大夫暴勝之,便是屬於此列。

  在熟悉朝廷運轉,政務體系之後,便會進行選拔……最後按照各自本領,擔任官職。

  聽起來流程很足,似乎每一位人才都能得到考察,最後被重用。

  然而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大部分的郎官,都是一些功臣後裔。他如今已經年老,也沒有時間去觀察這些人。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推舉的已經變成了「方士」和他選擇的「酷吏」。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這些「孝廉」之人,存在很大的紕漏,因為,都是各地推舉上報的「人才」,而這個權力在地方,沒有真正的掌握天子的手裡。

  「如何收回長安?」

  終於,劉徹壓抑住心中涌動的情緒,直接開口問道。

  一時群臣也紛紛望去,不得不說,劉靖那個回答讓他們都為之變色。

  但同時,之前莫大的牴觸,卻是少了許多。

  原因很簡單,他們也在長安。

  他就真不信,景皇孫的意思,是把他們這些臣子全都清場?這完全不可能,更換選仕之法也不是這麼換的。

  此刻。


  劉徹詢問出後,劉靖也在思考。

  歷史上的選仕之法,是循序漸進的。

  從舉孝廉、茂才,到科舉制度,中間可是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

  漢武帝將舉孝廉,定成了大漢法定的一條通往仕途之路,起初,為了保證這條選仕之路的純淨,還制定的推舉的人如果犯法,還需要被推舉者承擔責任。

  比如此前的江充以及鉤弋夫人。

  可由於其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且極其容易形成「一條線上的螞蚱」,利益團體天然達成。

  這種情況,哪怕是後世也無法避免,在劉靖生活的那個時代,類似的推薦信就是變種。

  所以,在東漢之時,便在舉孝廉之後,出現了「考試」。將各地推舉出來的人才,必須經過一次複試!

  稱為——公車複試!

  郡、縣舉孝廉推薦出來的人才,到京師之後,要依其科目與被舉人的學藝不同,由公府分別加以複試。

  而這種考試,則就是後來科舉的雛形。

  比如,以某一個「熟讀經義」大儒學說為題,共同考核一眾考生。

  按照道理,當下劉靖需要提前一步到位,提出類似科舉的制度便可。

  可是,歷史是循序漸進的。

  因為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學在長達幾百年的發展,到了東漢後,才有的依照大儒學說進行考試,甚至一直到東漢末年、三國、魏晉南北,五胡亂華,隋唐才奠定了基礎的科舉,一直到宋明時期才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巔峰」!

  其中,儒學在此成為真正的「文脈主流」,且各家學說此起彼伏,每個時代都有真正的扛鼎者,這才達到系統上的運轉。

  但即使如此,科舉制度也有很大的紕漏。

  當然這些都太遠。

  以目前的大漢,提出科舉制度,目前也不太行。

  劉徹雖然獨尊儒術,但目前的儒學還沒有深入貫徹到每一個大漢百姓的心裡,且此時是披著儒學的衣服,施行的卻是法家的苛令。

  基礎環境沒有到達,科舉看似,並不適合當前環境。

  甚至,讓劉靖頭疼的事情,又一次出現了。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法令因時而變。

  沒有任何一個選仕之法,能保證絕對的公平。隨著時間流逝,總有利益團體都會找到其中的漏洞,並且鑽入其中。

  科舉後期,所形成的龐大效應,也不見得比舉孝廉好多少。

  所以一個完美的選仕之法,現在並不能出現。

  但是。

  劉靖又一次想到……

  基於現實情況下,世事無法讓其變得完美。

  但,劉靖卻能讓他變得完美!

  所以,劉靖需要一個科舉的「皮」!

  縱然他剛才,對歷史上的科舉有再多的考慮,乃至質疑。

  但作為華夏歷史上,選拔制度最為燦爛,延續時間幾乎縱橫整個帝王時代的篇章。

  是否也屬於幸運硬幣的「成就豐碑」?


  而和劉徹一樣,同樣的,他也要嘗試一次「獨尊儒術!」

  只是心念一起。

  劉靖便當即回道:「啟稟陛下,天子選仕。自然是向天下萬民,大開朝門!」

  「不再是讓各個地方官,去舉孝廉、茂才!」

  「而是讓天下之人,毛遂自薦。」

  「朝廷需要什麼人才,便去招納什麼人才。」

  「如在軍武之一事上,設立射、騎、弓、兵法、武器等等科目……」

  「在文政一事上,同樣設立刑獄、審判、經義、詩賦……等等科目。」

  「當然,除卻文武之外,能經世濟用,方為全才!」

  「故而,也可設立農科,負責農桑種植,肥沃土壤、育種選苗等等科目……」

  「依照此法,分門別類,依次設立治病救人的醫科;製造農具、建造房屋、石匠、木匠、甚至如治水、搭橋鋪路等工科……」

  「在這諸科之上,則設立最重要的「德行」考核……」

  「不分尊卑、不分貧賤、但凡天下有才德者,皆可參與。」

  此刻,劉靖聲音蘊含蠱惑,看向上方的劉徹。

  朗聲說道:「如此,我漢室朝中大門,向萬民敞開!陛下便可得萬民全才!」

  「此之謂: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