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594章 熊廷弼這麼罵,是不是過分了

第594章 熊廷弼這麼罵,是不是過分了

2025-01-02 02:41:02 作者: 涼月涼了
  第594章 熊廷弼這麼罵,是不是過分了

  「怎麼說呢,不出意料的出人意料。」

  手中拿著一道聯名奏本,看著對面坐著的畢自嚴,朱由校的表情非常古怪。

  不出意料,是因為朝廷派去大寧衛的文官們有意見。

  出人意料,是因為這挨罵最凶的,不是主持大寧衛收復工作的王在晉和指揮兵丁的戚金,而是在只占了一府之地的熊廷弼。

  十四個前言官,總有那有錢人,是帶著僕從去上任的,相互聯絡之下,一道聯名奏章就送到了通政司,痛罵熊廷弼苛待文官,順帶著將大寧衛從上到下,連帶著京營將領也一起給罵了進去。

  「都是兩百餘年翰林院給鬧的。」

  「自正統年間,翰林院學士署政事後,這朝堂就越來越空談了。」

  聽到皇帝的話,畢自嚴無奈的搖了搖頭。

  「很多人考中個進士,成了京官,到翰林院做個庶吉士就自覺一步登天,對於當官到底是為了什麼都沒弄明白。」

  「臣遍閱京中京中所存舊檔,結合一些記錄。」

  說到這裡,畢自嚴又是一聲嘆氣。

  「當年的張太岳,都有些不務實,反倒是海瑞,很多時候提出的事情一針見血。」

  「海青天到底是從下面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對於百姓需要什麼自是知道。」

  聽到畢自嚴連張居正都批評,朱由校不在乎的笑了笑。

  他喜歡張居正,但畢自嚴對張居正當年的一些個政策,卻是保持著一個警惕的態度。

  這是在試探他的態度。

  「這道奏本,怎麼處理?」

  手中拿著奏本對畢自嚴晃了晃,朱由校開口問道。

  「依慣例,讓熊廷弼和王在晉上書自辯吧。」

  見到皇帝不說張居正,畢自嚴心中有了數,也跟著話頭道。

  「熊廷弼的那個暴躁性子,是個能老老實實上疏自辯的?」

  搖了搖頭,將奏本丟到桌子上,朱由校從桌上拿起菸斗,而後自然有小太監上來給他點上。

  吐了一口煙氣,朱由校看著畢自嚴問到。

  「你覺得,熊廷弼會上一道怎樣的書?」

  「臣覺得。。。」

  透過煙氣看著皇帝帶笑的眼睛,畢自嚴也不由的笑了出來。

  「臣以為,熊廷弼恐怕會破口大罵。」

  「那就讓罵。」

  菸斗在瓷碗上磕了兩下,朱由校從椅子上站起來。

  「既然這些個人不要臉面,覺得當了官兒就是人上人,將黎民百姓都當牲口看,那就讓天下人看看他們的臉面。」

  說著,朱由校轉頭看向劉時敏道。

  「快馬加鞭,將這道奏章抄送發給熊廷弼和王在晉,讓他們上書自辯。」

  「另外,再傳命給戚繼光所率的那衛京營的武德使們。」

  「告訴他們,對朝廷派遣去大寧衛的那些個官員們進行一個調查,將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匯報上來,往詳細了寫,他們不知道,那總有人知道,去問,去聽。」


  「讓朕好好的知道知道,朝廷派去大寧衛的這十四個官員都幹了些什麼事情。」

  「奴婢遵旨。」

  聞言,劉時敏強壓著嘴角,躬身應下。

  這有的人,總把皇帝當那不識人間煙火氣的神仙。

  但哪裡知道,皇帝對於百姓的了解,恐怕比朝堂上很多的大人物們都要清楚。

  不為別的,就為皇帝克復大寧衛後,屢次讓黃克瓚匯報屯田衛所軍的物資準備和輸送情況這一點,就比朝堂上不知多少人要強的多。

  當畢自嚴離開南海子時,幾批快馬騎士也向著大寧衛而去,讓江夏侯和王在晉上書自辯。

  十五天後,王在晉的自辯奏章還沒到京,熊廷弼的奏章就先進了京城。

  熊廷弼說,他不但幹了這些,還幹了那些。

  在奏章的開頭,熊廷弼直接就抄了一遍唐朝高適的《燕歌行》。

  最+近+章節+在閱讀!

  其中的【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句,被熊廷弼特意抄寫了十四遍,夾在了奏章之中。

  對於鄭鄤等人所說的,他熊廷弼苛待文官的事情,熊廷弼大大方方的就承認了。

  用熊廷弼的原話說就是:

  吾率三軍,心存報國之志,為國戍邊,馬不解鞍,人不卸甲,猶恐失君父重望。然彼輩書生,不念邊疆苦寒,黎庶孤苦,猶思奢靡之物,絕艷婦色,孰可稱人,若彼輩非是朝廷命官,定當趕盡殺絕,以謝天下。

  翻譯翻譯就是,老子領著弟兄們在前線為了國家打生打死,讓你們些狗東西到大寧來安民,結果你們屁事兒還沒幹呢,就想讓我給你找女人?

  如果不是看在朝廷法度的面子上,也不用等他們禍害百姓了,我就先抄刀子砍死了他們。

  熊廷弼奏章的前半段,可以說是將他的桀驁不馴展示了個淋漓盡致。

  在看到奏章後,若非是知道歷史上熊廷弼是個什麼性子的人,而且還掐著對方的物資命脈,朱由校恐怕都要擔心這老小子是不是打算往藩鎮發展了。

  不過,在熊廷弼奏章的後半段,卻是話鋒一轉,請求徐光啟在大寧衛境內巡查完畢後,再到遼東也去上一趟,順便能不能從其他各省派遣一些吏員作為官員過來。

  遼東事務繁雜,他熊廷弼和孫承宗兩人雖然都很有能力,但也不是人人都是三頭六臂,挑不起這麼重的擔子。

  此外,朝廷推廣的番薯、土豆等物的種植,撫順關外正在堆砌的那個大水壩,這些都需要朝廷派個高官去實地見見。

  不然,這孫傳庭領兵前腳剛離開,他後腳就和朝廷派來的官員搞內訌,很容易給下面的人放出一個不好的信號。

  一方面,熊廷弼在給朝堂中的官員們上強度。

  另一方面,熊廷弼又讓朝廷官員去遼東。

  熊廷弼清楚的表達了一個態度。

  遼東,是皇帝的遼東,是朝廷的遼東,不是他熊廷弼的遼東。

  相比於熊廷弼這個已經以武功封侯的進士,王在晉這個正兒八經,意在安民的總督的奏章就要含蓄許多。

  他的奏章雖然送入京城的時間相比於熊廷弼晚了些時日,但卻是對大寧衛如今的上下情況進行了一個匯報,尤其是大寧衛現在各地的生產情況。

  而在奏章的最後,王在晉也陰惻惻的給朝廷派遣去的十四個官員使了個絆子。

  下次朝廷向大寧衛派人,不如從六部九寺中抽調出一些小吏文書來,這些人到了大寧後,不會浪費民夫們辛辛苦苦運輸過去的糧食。

  在熊廷弼與王在晉兩人的奏章後面,更進一步扯下大明有些官員尸位素餐遮羞布的,就是軍中武德使們的報告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