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第一位博士畢業生
他先從D彈的技術和性能上講起,然後慢慢延伸,講起其中所用的技術。
一些控制系統、結構系統上的技術,更是讓許多專家和教授拍案叫絕,直呼設計精妙,巧思難得。
待李暮說完後。
坐在最前邊的答辯委員們,反倒有些坐蠟。
很多東西他們都似懂非懂,這怎麼去提問。
最終,還是趙中耀道:「李暮,你要不說一說,你是怎麼實現不依賴地面的引導,便能讓D彈飛向目標的?」
這句話疑問,一群專家和剿說,都不由鬆了一口氣。
這要是沒人開口,最後還真可能冷場了。
「其實這很簡單,只是在D彈上多增加了一個自動追蹤熱源的算法軟體,控制精度後,也不會被熱誘彈影響。」李暮解釋道。
這個回答又觸及到在場的不少專家和教授的知識盲區。
自動追蹤熱源的軟體算法?
那是什麼。
於是李暮只好繼續和他們講解熱源算法軟體的原理。
不過剛剛解決了這個問題。
又有別的問題馬上出現。
有了趙中耀領頭,一眾專家和教授索性豁出去了。
不就是面子嘛,總比不懂裝懂來的更好。
一個專家繼續問道:「李顧問,那您能在詳細地說一說,是怎麼實現自動化精確制導的嗎?」
「僅僅是依靠計算機?」
「又是怎麼保證它的誤差不會超過10米的呢,要知道,即便是M帝和老大哥,想要達到這個數字都很難。」
它的問題問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這款自動化地空D彈,實在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雖然聽技術理論,好像也沒有什麼大毛病。
但是他們原本精度還在幾百米打轉兒,一下子直接拉到頂,未免有點離譜。
60年代的D彈精度,主要依靠4種方式來保證,慣性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制導,以及地形匹配製導。
其中,慣性制導是採用得最廣泛的制導技術,通過陀螺儀和加速度計來測量D彈的加速度和速度。
從而計算出D彈的位置和速度,進而控制D彈的飛行軌跡。
這種技術最簡單,但也能顯著提高D彈的命中精度,是夏國目前使用的主要技術之一。
其次便是無線電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制導和地形匹配製導這三相技術,只是目前仍在研究和發展,還未真正投入使用。
李暮在制導技術上,將半主動雷達制導做了進一步優化,實現了雷達制導,以及對慣性制導地升級。
他解釋道:
「目前,我國的雷達技術,已經獲得了極大的進步,實現了新型脈衝都卜勒雷達的研製,能夠在複雜環境中提供穩定的制導信息,並且在高算力計算機的幫助下,計算出精確的D彈飛行路徑,使得誤差可以縮小至10米,甚至更低。」
「然後是慣性制導方面,隨著3+2軸數控銑床的出現,我國的精密加工技術獲得了肉眼可見的巨大提升,並且因為電子技術的進步,使得其具備了向微型化和集成化發展的可能……」
……
坐在前面的答辯組委聽著李暮的解釋,每個人的表情都有些呆滯。
這些內容,可以說刷新了他們對於當下自動化制導技術發展的認知。
大會議室內的專家和教授,看著台上侃侃而談的李暮,亦是震驚不已。
可以說,李暮在對自動化制導D彈的研究,已經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頭。
坐在門口的秦雲臉色未變。
「這個李暮,和上級領導說得果然一模一樣,真是會給人驚喜啊!」他心中感慨。
好在他心底對此也有些預料,迅速地跟旁邊的警衛吩咐,將周圍的安保力量再加強一倍。
並且記錄今天到場的所有人員。
待會議結束後,全部都會簽署保密協議,確保今天的答辯內容不會有泄露的可能。
理由很簡單——軍事機密。
就在他吩咐完的功夫。
台上李暮的答辯也接近尾聲,答辯組委的教授們你看我,我看伱,一時竟然沒有再出口提問。
畢竟腦子裡剛剛聽完的東西,都還沒有完全消化完成呢。
最後還是趙中耀開口道:
「李暮同學說得很好,在理論上沒有任何的問題,完全符合一個博士生該有的學術水準。」
「雖然後續程序上還需要我們答辯組委會進行討論研究後才能給出成果。」
「但大家一致認為,可以提前告訴你結果:恭喜你李暮,從今天開始,你博士畢業了!」
話音剛落,台下的所有專家和教授,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然後,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在大會議室內響起。
這種程度的詳細技術講解,以及堆在每個組委面前高如小山的論文資料,通過畢業,毫無疑問。
錢五師站了起來,用力地鼓著掌,看著站在台上的李暮,眼中欣慰不已。
正欲上去道幾句賀時。
一群高校的校長和研究單位的所長便湧上前去,將李暮眾星捧月般地圍了起來:
「恭喜恭喜,李暮同志,你可是我們夏國的第一位博士,將來必將放進教科書的成就!」
「咱們夏國的博士生培養體系,從您開始,有了一個先例可循,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進步啊!」
「祝賀你李暮同志,待會您有空嗎,我請客,請您務必賞光……」
……
被整個人堵住的李暮,有點不堪其擾。
但這裡面的哪一個人,都是學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雖說以後未必可能會有聯繫,但也不能得罪。
於是只能一一笑著回應。
反正有什麼邀請,他就說「下次,下次一定」。
具體什麼時間,便推脫事務繁忙,不能確定。
這個理由可謂無懈可擊,讓眾人都無可奈何。
但他們顯然不會輕易地放棄。
忙?
沒事,他們可以等。
但必須要個準話,有空一定得去他們的學校和單位交流學習一番。
「您要是不來,那可說不過去,京工院是您的母校,搶了先我們沒說什麼,但厚此薄彼可不行啊!」五道口技術學院的院長蔣南鄉滿臉「幽怨」地說道。
他這話說完,其他高校的校長和院長們,也紛紛開口邀請起來。
面對「群情激憤」的眾人,李暮只好無奈答應,後面有時間,絕對會通知他們。
不過這還不算完。
放在以前,開講座已經足夠滿足這些高校的校長院長們。
但現在李暮已經畢業。
這也就代表著,他可以正式地加入任何一個單位。
放眼全國,沒有一家大學或研究單位,能夠拒絕這份巨大的誘惑。
哪怕不能獨屬,掛個名都足以讓其他人羨慕到兩眼冒紅光。
面對眾人的邀請,李暮只能道:「各位領導,這件事情請容我再考慮考慮,待有了決定,一定給大家答覆。」
聽到他這麼說,一眾院長校長所長雖仍有些遺憾,但也只好作罷。
只是仍舊盛情邀請,稍後一同前去用餐。
最後,還是秦雲開口,才將他解救出來。
……
人多眼雜。
秦雲先帶著李暮離開大會議室,和郭默、錢五師一同,來到一間辦公室內。
進了房間。
秦雲回過頭,臉上露出克制不住的笑容,用力地拍了拍李暮的肩膀,道:「幹得不錯,你這個博士論文,又立了個大功啊!」
精度能達到10米的自動化制導地空D彈,在戰場的作用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他實在是太清楚了。
「都是老師教得好,沒有他的指導,我不可能拿出這麼完善的方案。」李暮看向一旁的錢五師,滿是感激道。
他的水平自己心裡太清楚了。
沒有錢五師的指導,哪怕有著資料,想要吃透也十分困難。
遑論完成等同於一份詳細的研究方案的博士畢業論文。
秦雲笑著讚揚道:「沒錯,錢教授的功勞也不小,名師出高徒。」
「哈哈,這我可不敢當,我只不過稍稍指導了一下而已,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還是靠李暮他個人的努力。」錢五師連忙擺了擺手道。
他自認沒有教太多的東西。
無非是給了一些M帝那邊資料和數據參考,以及研究方向上的指導而已。
這些東西,任何一個研究員想要知道,他都不會吝嗇。
但只有李暮,完成了自動化制導地空D彈的研究。
誰的功勞,不用多說。
李暮笑道:「老師,您這話可就太謙虛了,您對我的教導那都是金玉良言,一句話頂我不知道多少的苦功。」
「好了好了,說不過你,你這份自謙的本事,可是越來越有長進了,看來平時沒少立功。」錢五師笑著調侃道。
推來推去反而不美,不如接機調侃李暮一句。
一旁的郭默笑道: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都是為國家做貢獻,我看沒必要分什麼功勞大小。」
「今天李暮你博士畢業,是件大喜事,可得好好慶祝慶祝。」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個問題要解決,各大報社的記者都在外面準備好了,就等進來接受採訪呢,領導您看……」
他說完後,將目光看向一旁的秦雲。
本來在答辯結束後,記者會第一時間進來採訪。
但李暮的畢業論文,有太多的內容,都屬於國家機密,肯定不能泄露出去。
於是只能暫時將人堵在門外。
秦雲聞言,想了想,道:
「採訪肯定是要採訪的,作為我們國家第一位博士,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它不僅是李暮的個人成就,更是我們國家教育體系得到發展的有力證明。」
「不過論文的內容,還是要先保密,就說是是軟體工程在航天航空方面的應用就行。」
原定的計劃中,李暮成為博士生,本來便是要大加宣傳的事情。
他也不打算改變這個計劃。
「您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李暮點了點頭道。
這件事的宣傳,肯定是躲不過去的。
所以他也沒有拒絕。
秦雲笑道:「好,那待會兒就一起出去,大家一起合個影,做個紀念。」
……
商量完後。
李暮等人便離開了辦公室。
外面的校長院長所長,還有專家和教授們,都等得急了。
見到他出來,立刻又圍了上來。
不過,隨著記者的進入,大家又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話頭。
都是在保密單位工作,或者工作過的,自然知道現在不是說話的時機。
於是,一群人笑吟吟地看著李暮被人們日報、廣民日報和新民報等各大報社的記者圍住接受採訪。
不少人還露出羨慕的眼神。
這種聞名全國的機會,可是相當難得,多少專家教授一輩子都未必能有一次。
可被一群記者堵著不停提問的李暮,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可以被羨慕的。
雖然記者的提問,有意避開了關於他博士論文的內容,不用費什麼功夫便能夠應對。
但不停詢問自己的求學歷程、心路歷程,還是讓人有點招架不住。
他那知道自己以前是怎麼求學的。
只好喊喊口號,說些「假大空」的話,道: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仰賴於國家和學校的培養,同時也少不了路上許多先生的幫助……」
「事實上,我並不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什麼令人矚目的成就,只不過是恰好成為了我國教育體系完善後的第一位博士畢業生……」
「我會更加地努力,用我的一生,踐行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謀福祉,實現我們全體人民的共同目標!」
他的聲音並不大,卻鏗鏘有力。
每一個字,都落入了在場的所有人心間,讓人不禁動容。
「李顧問,您是一位學術能力卓絕的學者,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人們日報的江主編望著慷慨激昂的李暮,飽含感情地說道。
在嘈雜的人聲中,他的聲音並不清晰。
不過李暮卻聽得清清楚楚。
他笑著輕聲道:「江主編,您過獎了!」
……
記者們的採訪,很快落下帷幕。
但停留在大會議室內的專家和教授們,依舊不肯離去。
很多人在聽完了李暮所說的許多新技術新思路之後,此刻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交流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