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火紅年代,開局大學演講> 第332章 搞學術交流會,他們也行啊!

第332章 搞學術交流會,他們也行啊!

2024-11-16 15:14:29 作者: 筆落烽火
  第332章 搞學術交流會,他們也行啊!

  面對熱情的眾人,郭默看了看秦雲,在後者點了點頭後,立刻道:

  「難得學界那麼多人湊在一起,我看不如後天在科大里開個簡單的學術交流會,讓李暮同志主講,大家覺得怎麼樣?」

  「那實在太好了!」所有人馬上興奮地表示同意。

  一個專門的學術交流會,肯定比今天的時間長。

  不過也有專家提議道:

  「郭院長,您看能不能把時間再延長一些,或者再推後兩日。」

  「很多專家教授都想和李顧問交流學習一番。」

  「他們可能這會兒都還沒有得到消息,要是錯過了,又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了。」

  他說完後,其他人也紛紛開口支持。

  當然,這不僅僅是為了別的同僚,更是為了他們自己。

  畢竟剛剛接收了大量的新知識,這會兒都還沒有消化完,更別說去提出什麼有意義的論題。

  好不容易得來的與李暮交流的機會,他們必須要仔細斟酌才行。

  這也是對李暮的尊重。

  「李顧問,你覺得呢?」郭默沒有馬上答覆眾人,而是看向一旁的李暮,笑吟吟道。

  畢竟要是再推後兩天,就又得延長假期。

  李暮想了想,笑道:「沒問題,我也很期待和大家的交流。」

  熱情難卻,索性便答應下來。

  之前和郭默的對話,也讓他意識到,搞講座和學術交流,並非完全無用。

  聽到他的回答,台下的專家和教授們,不由高興地鼓起掌來。

  只有一些高校的校長院長們的笑容有些勉強,心中欲哭無淚。

  被京工院搶跑也就算了,這回竟然又被京科大搶先了。

  搞學術交流會,他們也行啊!

  ……

  隨後,答辯會在全體人員的合影中落下帷幕。

  不過這件事情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

  ……

  次日一早。

  各大報紙、廣播和電台,便開始報導夏國出現了第一位博士生的事情。

  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這事也就聽一耳朵,大家高興高興也就過去了。

  但放在李暮身上,就不得了。

  本來便是舉國聞名。

  這次的成就,更加大了他身上的光環。

  尤其是人們日報的一篇《人民最偉大》,盛讚李暮「是為了人民的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的科學家」,將民眾的情緒推上了高潮。

  可以說,哪怕是鄉間地頭的老農,都知道夏國出了個李顧問,為國家發明了很多很多的好東西。

  讓他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好。

  ……

  第二天看到報紙的李暮,便不禁有些汗顏了。

  雖然知道這是國家的宣傳舉措,但被這麼評價,還是讓人感覺有點羞恥。


  他的功勞,真的能配得上這些評價嗎?

  「還不夠啊!」李暮心中感慨一聲,旋即放下手中的報紙,繼續俯首在案前編寫起無人機的基礎性專業書來。

  距離學術交流會還有兩天的時間,他自然不能閒著。

  ……

  一直寫到中午,他才暫時停筆。

  先來到半導體研究所解決肚子的問題。

  吃飯的同時,他找來王綬覺,和他商量飛行控制算法、導航算法這些控制科學與工程項目的研究情況。

  「航空院那邊的只有白、杜兩位教授在,恐怕有些力有未逮,還要拜託王所長您挑一些人過去。」李暮說道。

  他這個建議讓王綬覺有些驚訝,道:「咦,怎麼,你改了性了,還往外送人呢?」

  以前都是往所裡帶人,這把人帶走,他還是第一次見。

  聞言,李暮笑了笑,道:

  「研究還在初期階段,用不著派太多有經驗的人過去。」

  「讓從川蜀來的學生們過去好了。」

  「正好他們也學習了一段時間,過去也能積累積累經驗。」

  他當然不可能讓所里出人。

  畢竟應對現在的研究,人員已經左支右絀了。

  「哈哈,我就說,原來你打的是這個主意啊!」王綬覺先是愣了愣,旋即反應過來。

  從巴蜀來的學生,一共有四十多人。

  學習到現在,確實可以看出都是些不錯的苗子,可以培養培養。

  他本來還正想和吳有望商量,該怎麼分配的問題。

  沒想到李暮早就給想好了。

  「不過這些學生能夠留下來多少,可沒個準兒。」王綬覺笑過之後,又提醒他別高興得太早。

  都是從川蜀來的。

  學完之後,最少一半都會直接走。

  能夠留下多少,還真不好說。

  李暮道:

  「能夠留下多少無所謂,有留下的就行。」

  「甚至大部分都是要走的,我們只留下少部分,不然到時候地方哪還敢往咱們這派人。」

  「回頭伱看差不多的時候,搞個結業儀式,到時候知會我一聲。」

  他從來沒打算把所有人都留下。

  要不然就得做好幾年內不去川蜀的準備。

  李達章眼巴巴地把人送過來,留下幾個好說,要是留下一大半,怕是能氣得跑到京都來告狀。

  「行,行,那到時候我讓小關通知你,你也正好可以在結業儀式上挑人。」王綬覺笑道。

  他算是看出李暮的心思了。

  先給點甜頭,然後再細水長流的發展。

  京都作為全國軟體工程發展得最好的地方,只要是有才華想一展抱負的,幾乎都很難拒絕留下來的誘惑。

  ……

  兩人閒聊著吃完飯。

  李暮又在所里的各個實驗室閒逛了一番。


  不過他並沒有進去。

  既然王綬覺沒有提,便表明所有的研究項目的進展應該都處於正常狀態。

  沒有必要給自己找存在感,去打擾眾人的研究。

  在幾棟實驗樓之間來來去去。

  最後,他停在了放置著第一代超算的機房門口。

  目光望去,一張熟悉的面孔,正在和吳有望說著話。

  年紀不是很大,40歲左右,不過皮膚十分粗糙,嘴唇還有點乾裂,就像是長期生活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一樣。

  「好眼熟啊!」李暮看了又看,卻還是沒能認出對方究竟是誰。

  就在這時。

  那人忽然側過頭來,發現了他打量的目光。

  神色先是一愣,然後激動起來,幾步走上前,握住他的手,道:「您就是李暮李顧問吧!」

  「是我,您是……鄧家先生?」李暮也終於想起了對方的身份,肅然起敬。

  鄧家,大蘑菇元勛之一。

  以身許國,埋名二十八載,為夏國的大蘑菇、氫大蘑菇的原理突破和試驗成功極其武器化立下卓越功勳。

  為新型原子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做出重大貢獻。

  一生致力於祖國的國防事業建設,最後也將生命奉獻在了他最熱愛的崗位上。

  鄧家驚奇道:「李顧問您聽說過我?」

  不怪他驚訝。

  畢竟比起李暮,他可謂是個「小透明」。

  雖然從事的是對國家重要無比的大蘑菇建造事業,但一直沒有什麼名氣。

  這一輩子,在死之前,也註定不會為人所知。

  「當然知道,我看過您和何作麻、徐建明、於鳴等教授在《物理學報》上相繼發表的『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酒氣中自由振動的影響』『氫原子和的變形』等論文,很是敬佩。」李暮笑著解釋道。

  作為M帝普度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鄧家能力絕對是極為出色的。

  在50年,僅僅26歲,便在國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職,兩年後升為副研究員,又過了兩年繼續升任,為工科院數理化學部學術秘書。

  在58年,便參與到國家的機密研究當中,負責大蘑菇的理論設計,歷任所所長、所長、院長……

  這份履歷,可謂漂亮至極。

  聽到李暮的誇獎,鄧家微微有些赧然,道:「李顧問您過獎了,只是一些理論而已,比不得您,做出了這麼多的成果。」

  不止是他。

  任何一個夏國的科學家,面對李暮,基本都會有點自慚形穢的感覺。

  那些沒有公布的成就,他們不清楚。

  但僅僅是公布出來的,都夠他們研究上幾年,甚至是十幾年。

  而李暮才用了多久?

  幾個月恐怕都不到。

  要知道,他還不到24歲啊,這是多麼恐怖的一個年級。

  可以說,只要他繼續研究下去,夏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絕對能夠到達一個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話不能這麼說,沒有理論基礎的建立,任何實驗都無法成立,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的研究,只不過我走得快一點而已。」李暮笑道。

  他自認自己的成就,根本無法和鄧家相比。

  也沒有可比性。

  畢竟至今為止,他完全靠自己搞出來的東西,可謂是一件都沒有。

  全是靠抄後世資料得來的成果,怎麼配與真正的國家功勳相提並論。

  鄧家笑道:

  「可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托舉我們的『巨人』了。」

  「你知道嗎,因為你搞出的計算機,搞出的超算。」

  「我們原定的理論設計方案研究,進度整整提前了6個月,現在已經進入最後的實驗階段!」

  他的語氣中充滿感激和敬佩。

  計算機和超算的出現,可以說加快了大蘑菇的研究項目的進度,大大緩解了他們身上的研究壓力。

  雖然具體的成功時間,目前無法完全肯定。

  但最慢在明年,最快在今年年底,他們絕對有把握能夠完成大蘑菇的研製。

  「能夠對您,對大家有幫助,是我的榮幸。」李暮微微頷首,心中亦是高興不已。

  大蘑菇一出來。

  那夏國的國際處境,可要好過太多了。

  不提別的,阿三會不會再有膽挑釁,都不好說。

  有真理和沒真理,別的國家知道了絕對是兩幅嘴臉。

  鄧家繼續道:「不說這個。對了,還沒忘恭喜李顧問您博士生畢業,夏國第一位博士,了不起啊!」

  「只可惜我這次來得匆忙,需要立刻趕回去,否則說什麼都要和您好好交流一番。」

  他說到最後,眼中流露出濃濃的遺憾之色。

  不止是他,在西北基地的許多人,都非常想見一見李暮。

  「現在還是工作更重要,以後會有機會的。」李暮微微笑道。

  鄧家當即道:「好,那一言為定,以後咱們一定要再見。」

  說完,他伸出手,再次和李暮重重地握了握。

  然後便轉身快步地離開。

  望著他遠去的身影。

  李暮目光微微有些失神。

  在想起鄧家身份的同時,他也記起來了對方日後遭受輻射,最終罹患重病去世的結局。

  其實不止是鄧家一個人。

  還有很多很多的研究人員,因為技術和設備的落後,不得不暴露在輻射的環境下進行研究工作。

  可以說,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在工作。

  「如果能抑制住輻射就好了。」李暮心中想到。

  完全隔絕輻射,是不可能的事。

  但也沒必要完全隔絕,只需要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防護便好。

  這樣的話,很多很多的研究人員,都能避免遭受輻射,不再有生命的危險。

  「吳所長,我還有事,先走了。」想到這裡,李暮和吳有望打了聲招呼,便忙不迭地趕回家中。


  ……

  回到特樓。

  李暮將自己鎖進書房。

  打開聊天頁面。

  沒有理會通用電氣GE的各種航空發動機下載進度。

  他直接連接到博士頓的市立圖書館WIFI,查詢有什麼能夠有效防止輻射的東西。

  「輻射防護服……需要突破的材料不少,就是現在的輻射防護服的材料,想要搞出來都不容易。」李暮看著看著,忍不住發出一聲感嘆。

  60年代已經有了以聚丙烯纖維和聚氯乙烯纖維為主的防護服,專門用於防護X射線和Y射線。

  當然,還有使用金屬纖維、高分子材料、金屬氧化物、納米陶瓷纖維和碳纖維等材料的。

  以夏國現在的技術,基本沒幾樣能夠搞出來的。

  即便搞出來,想要量產,困難也十分之大。

  「等等,碳纖維!之前航空院已經實現了實驗室製備,如果能夠實現工業化,那麼防護服的問題,便有了解決的可能。」李暮忽然眼睛一亮。

  碳纖維那邊的工業化研究一直不溫不火。

  他都差點忘了,他們已經具備了製備碳纖維的能力。

  可能數量不多、造價昂貴。

  但比起一線研究人員的生命來說,這些都微不足道。

  「可僅僅只有碳纖維的話,還遠遠不夠啊!」李暮的眉頭又狠狠地擰起。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