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軍閥的最後結局> ◇倒行逆施,「洪憲」美夢難圓

◇倒行逆施,「洪憲」美夢難圓

2024-08-08 05:17:10 作者: 楊帆
  袁世凱做了共和制總統,但對「共和」的含義卻不甚明了,他曾就此向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外交家顧維鈞請教,顧維鈞告訴他,共和國是人民大眾的國家。袁世凱反駁說:「中國的女僕在打掃房間時,都把髒土倒在街上,她們只關心自己屋裡是否乾淨,這樣的公民如何能夠管理國家?」

  袁世凱口頭上表示支持共和,骨子裡卻始終認為共和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所以,當上臨時大總統後,他首先做的便是極力加強專制獨裁統治。他提名唐紹儀擔任內閣總理,以為唐紹儀會對他言聽計從,沒想到唐紹儀也主張和同盟會合作,強調發揮責任內閣的作用。袁世凱極力想擺脫內閣的制約,於是便設法架空和排擠唐紹儀,最後唐紹儀與同盟會閣員被迫全體辭職,袁世凱又任命親信趙秉鈞代理內閣總理,強迫參議院通過補充閣員名單,使得責任內閣完全成為他的附屬機關。

  1912年,孫中山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試圖組織政黨內閣。袁世凱對此極為牴觸,竟策動北洋軍警進行干涉,逼迫國民黨人退出內閣。就在袁世凱極力排擠國民黨時,宋教仁被刺一案,將他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宋教仁是實際主持國民黨的代理理事長(孫中山為理事長),也是在組織政黨內閣活動中首當其衝之人。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國民黨獲得多數席位。國民黨人陶醉了,準備由國民黨組閣,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

  1913年春,宋教仁南下,到處發表演說,抨擊時政。3月20日,宋教仁接到袁世凱急電,準備從上海返回北京。當晚10點左右,宋教仁尚未踏上北上的列車,便在上海車站遭到歹徒槍擊。由於子彈上塗了毒藥,32歲的宋教仁因搶救無效而逝世。

  袁世凱得知宋教仁被殺後,立即下令緝拿兇手。然而,他本人卻成為第一個被懷疑對象。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當時上海灘刺殺案迭出,多數懸而不破的情況下,宋案的破獲卻出奇的順利,其速度之快令人咂舌。首先有一個叫王阿發的「古董商」到公共租界巡捕房報案,說兇手是上海青幫大佬應桂馨。因為一周前他曾去應府賣古董,應桂馨提出以1000塊錢為報酬,要他去殺一個人,並拿出一張照片讓他看,他沒有答應。宋案發生後,他看到報紙上所登宋教仁的照片,正是應桂馨給他看的照片上那個人。

  就在案發第三天,租界巡捕在一家妓院抓獲應桂馨後,又在其家中搜出與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來往的多封密電,內容里都有兩個字:毀宋。密電中還有兩封是袁世凱的心腹、內務總長趙秉鈞發來的,從中可以看出,袁世凱和趙秉鈞知道「毀宋」一事。由此,袁世凱被認為是刺殺宋教仁一案的策動者。

  但也有人指出,「毀宋」並非殺宋,而是搜尋宋教仁的醜聞,通過媒體曝光。但應桂馨由於找不到能醜化宋教仁的證據,面對洪述祖越來越高的報酬,應桂馨變「毀宋」為「去宋」,即除掉宋教仁以獲取巨額報酬。而「去宋」這件事只有洪述祖和應桂馨知道,並沒有直接證據指向趙秉鈞與袁世凱。

  更巧的是,在對應桂馨家裡進行搜索時,巡捕們竟發現了一個神色慌張行為可疑的人,一盤問,此人竟是直接殺害宋教仁的兇手武士英。令人不解的是,應桂馨本人並不在家中,武士英卻在他的家中;而武士英被捕後表現從容淡定,完全沒有被發現時的驚慌失措。然而,就在預審的前一天,身體強健的武士英突然死亡。

  當時上海是國民黨勢力的大本營,宋教仁被刺一案的破案、審判等工作基本都是在國民黨的控制下進行的。而武士英被關押在上海海運局滬軍六十一團的軍營,該部隊是由滬軍都督、身兼革命家和青幫代表雙重身份的陳其美的老部隊改編。如果說殺人滅口,袁世凱的勢力恐怕難以滲透到國民黨內部。最大的可能不應是袁世凱,而是應桂馨的幫會系統或陳其美的國民黨內部勢力。然而,自然而然的,這頂「殺人滅口」的帽子,又落到了袁世凱頭上。


  宋案順利偵破,沒有人去追究其中為何有如此順利的一系列巧合,袁世凱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殺宋主謀,一時間,激烈抨擊袁世凱的輿論鋪天蓋地而來。

  袁世凱惱羞成怒,決心用武力消滅國民黨,未經現任國會批准,他便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簽訂了2500萬英鎊的借款合約,準備用於發動戰爭的經費。但不等袁世凱動手,國民黨率先發動「二次革命」,於7月上旬興師討袁。只是與北洋軍實力懸殊,很快導致失敗。

  不久,應桂馨成功越獄。他直接給袁世凱寫信,索取殺宋報酬50萬元,而且還要求授予他「勛二位」。或許袁世凱在宋案中真是無辜的,他恨透了應桂馨,隨即派人將應桂馨亂刀砍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桂馨的被殺,也算是為宋教仁報了仇。但應桂馨為誰所指使殺宋,也終成為歷史的一個謎。

  鎮壓了「二次革命」,袁世凱一不做二不休,先於1913年10月6日,用武力逼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緊接著過河拆橋,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制定了總統終身制,規定總統有權指定傳位人,傳位人可以是自己的兒子。至此,袁世凱已與專制皇帝無異。

  但即便如此,袁世凱的野心仍未得到滿足,他的最終目標是名正言順當皇帝。於是乎,各種真龍天子將現身的預兆,在北京城頻頻流傳:

  袁世凱的茶童看到熟睡中的袁世凱變成了一條金龍,金鱗燦燦,昂著頭呈騰飛之勢……

  袁世凱生父袁保中的墓旁,長出一條紫藤,蜿蜒盤繞,就像一條騰空而起的龍……

  一位天文學家上書,說從某日起,三更之後,將有帝星照某某緯度,正是河南項城縣地區,這顆帝星會慢慢朝北移動,約一個月可到達北京……

  1914年5月1日,袁世凱撤銷國務院,改設政事廳,仿前清御史台設立肅政廳,仿前清都察院設立平政院,又品定官階。

  同年冬至之日,袁世凱效仿過去的皇帝,到天壇「祭天」。而祭祀所著衣冠,幾乎同清代皇朝一模一樣。

  袁世凱的一系列復古措施,使得一些前清遺老想入非非,以為袁世凱打算「還政於清室」,於是四處奔走,廣為宣傳。對此,袁世凱不置一詞,他有意滋長復辟輿論,以此作為登基稱帝的墊腳石。同時,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弗蘭克·J·古德諾以及文人楊度,也不斷發表演說、評論,鼓吹君主立憲。

  1915年8月14日,楊度聯合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六人,宣布發起成立「籌安會」,為袁世凱復辟帝制製造輿論。8月23日,籌安會在石駙馬大街正式掛牌,以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其他幾人為理事。他們向各省將軍、巡按使郵寄投票紙,請他們表態是否贊成帝制,迫於袁世凱的威力,他們只能紛紛表示贊成。

  當時為帝制製造輿論者,除了「籌安會」的六人外,還有朱啟衿、段芝貴、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雷震春和袁乃寬,人稱十三太保。此外,還有一位幕後人物楊士琦。

  而帝國主義如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都代表本國政府表示贊成袁世凱稱帝。

  9月上旬,段芝貴領銜14省將軍通電,請求變更國體,並請袁世凱速正大位。而14名將軍中,唯獨沒有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江蘇督軍馮國璋、長江巡閱使張勳。

  9月19日,袁世凱親信梁士詒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兩次請願儘快決定國體。隨後,在「全國國民代表大會」名義下,各省選出國民代表1993人,分省進行國體投票,然後再將票匯集北京。10月,各省開始舉行國體投票;12月11日,參議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名義匯查各省投票,結果以1993票全票通過君主立憲。當日,參議院上書「勸進」。

  而此時,襄助袁世凱多年的「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以及袁世凱的老把兄弟徐世昌,全部對袁世凱稱帝持反對意見,或公開對抗,或消極抵抗。王士珍因此退隱還鄉,回了直隸正定老家;段祺瑞因反對帝制早已被撤銷本兼各職回家養「疴」;馮國璋因段芝貴反覆說服終於沒有站出來唱反調。徐世昌見袁世凱決心已定,於10月26日請辭國務卿一職,袁世凱再三挽留,袁克定卻在一旁說:「徐太傅願意做清室遺臣,何不成全他呢!」但徐世昌不管是否「成全」,仍掛冠而去。

  偏偏此時京城裡傳出謠言,說段祺瑞受徐世昌策動,將起兵討袁。袁世凱雖然不相信,但還是擔心段、徐同時留在北京對自己不利,而徐世昌若住到寧、滬一帶,則擔心與國民黨有染,於是規定徐世昌必須住在天津。

  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下年為「洪憲」元年,並定於1916年元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然而袁世凱卻有些等不及了,尤其袁克定急於當太子,鼓動袁世凱先在內部舉行登基典禮。

  12月13日早上8時許,各部司局長以上及各軍師長以上官員突然接到通知,一個小時後到居仁堂大廳朝賀。9時許,文武官員抵達居仁堂大廳。大廳前方擺著龍案、龍椅,袁世凱光著頭,身著平日所穿大元帥軍裝,在幾名貼身侍衛的簇擁下,走到龍椅旁。他沒有坐下,而是站在龍椅旁邊,扶著龍椅擱臂,接受文武官員的跪拜之禮。由於沒有司儀,官員們跪拜極不整齊。

  大典舉行之匆忙,讓官員們難免失望,私下裡議論紛紛:難道這就是改朝換代了?如此重大的事情怎可以辦得如此不成體統?這簡直就是關起門來做皇帝。

  但袁世凱、袁克定不以為意,認為先在內部登基正位大有必要,起碼先在總統府實行皇族禮儀、規矩,待正式登基典禮後,再逐步完善。不曾想,不等正式登基典禮,他們的帝王夢便在風起雲湧的護國運動中煙消雲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