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少年:楊勇

2024-08-08 05:24:45 作者: 王一楠、李一星
  9歲的他個子高、力氣大,誰也奪不走他的「江山」,夥伴們便拜他為司令官。他13歲任兒童團團長,經常帶著隊員上街宣傳、維護秩序。14歲的他從聽了毛委員講演後,便決心當紅軍,做一塊堅硬的小「石頭」,去打碎反動派的大「水缸」。他17歲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並在隨營學校學習。部隊打長沙時,他幾次向領導請戰,要求調到作戰部隊去,但領導上就是不答應,他急得團團轉。湘江戰役中,他從戰壕里一躍而起,端起刺刀,帶頭沖向敵人,經過一場白刃戰,又一次殺退了敵人的進攻。他22歲任紅1軍團4師政治委員,後來成為新中國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9歲「司令官」

  1913年農曆9月29日,楊勇出生在瀏陽河畔瀏陽縣南鄉清江村。

  楊勇的父親楊貴蟾40來歲,身材高瘦,面色微黃。1906年,他參加了「洪江會」發動的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後,為逃避官府追捕,他和妻子劉氏拉扯著3個不成年的伢子躲到清江來。那時,他真是一貧如洗,除了兩條舊被、一口破鍋,剩下的就是五張吃飯的嘴。只因清江是他妻子的娘家村,才好歹從劉氏宗祠租借到幾間破土房。楊貴蟾體弱多病,沒有力氣作田,只好東挪西借湊了些錢,開了一個小飯鋪。

  楊勇排行老三,大名叫楊世峻,小名叫統伢子。

  統伢子是吃紅薯絲、南瓜飯長大的,但他體格天生結實:寬寬的肩膀,圓圓的臉蛋,胳膊腿像小棒槌似的又粗又有勁,一年四季也不愛鬧病。

  統伢子6歲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他不願意整天圍著爹媽的膝頭轉,有空兒就在村里撒歡兒,東撞一頭,西撞一頭,像頭小牛犢似的不閒著。

  統伢子9歲那年,楊貴蟾帶著全家人又迂迴到了文家市。春節,統伢子被送進儲才小學去讀書。

  這所小學在楊家斜對門,是利用過去的「萬壽宮」改建的,裡面依舊供奉著菩薩。不過,學校教授的功課卻是新的,語文啦,算術啦,音樂啦……這些現代課程都有。

  統伢子特別喜歡上體育課,不論走步練操,踢球跳繩,使槍弄棒,都非常認真。放學以後,他還經常和同學們到祠堂前的草坪上踢球。那是一個什麼球呀!長不長,圓不圓,連點彈性也沒有,其實是個沒有熟透的大柚子。

  一場「球」踢下來。常常弄得衣服上到處是袖子水,有時不小心踩在袖子上,還會把屁股摔得生疼。統伢子可不在乎這些。他起小愛動,玩起來不要命,就是腳脖子踢腫了,照樣滿場飛。儲才小學的校長甘恩藻很喜歡他這種性格,有一回見他一瘸一拐地來上學,就問:「楊世峻,你準是踢柚子把腳扭傷的,對不?」

  統伢子很驚奇,問:「甘先生,您怎麼知道的?」

  「我是校長嘛,學生的事還能不知道。」甘恩藻愛撫地拍了拍楊世峻的頭,說:「你呀,你可真是個小『捨命王』呀!」

  楊世峻小時候不但愛玩,而且很調皮。有一回,他和小夥伴們在屋後的墳地里玩「搶江山」,這是文家市的伢子們常玩的一種遊戲:一個人守在墳頭上,大家向他進攻,誰最後守住「高地」,誰就是坐江山的「司令官」。

  統伢子個子高、力氣大,誰也奪不走他的「江山」。最後,打了敗仗的小夥伴們一個個累得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說:「統伢子,我們拜你做司令官。不過,請問司令官你拿么子犒勞我們呀?」

  統伢子這才知道,司令官可不是好乾的,部下要吃飯,總不能把他們的脖子紮起來呀?於是,他跑回家,偷偷地把屋樑上懸掛著的臘肉摘下來,用刀割下一塊。他見被刀割過的臘肉上留著明顯的刀跡,怕媽媽發現,又從灶膛里抓了把松灰抹上,直到看不出一點痕跡,才重新把臘肉掛回屋樑上。然後,他帶上火柴,提上鐵鍋,飛快地跑回墳地。

  正當統伢子和他的勇士們津津有味地大嚼臘肉時,媽媽來了。她本來是叫統伢子回家吃飯的,沒想到兒子把招待客人用的臘肉拿到這裡來揮霍,氣得追著就打。統伢子知道媽媽真生氣了,撒腿便跑,轉眼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他扛著梭標,第一次參加軍事行動

  1926年7月,北伐軍占領長沙。盤踞湖南的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軍隊望風披靡,湖南軍閥趙恆惕也帶著殘兵敗將逃往湖北。長沙首先成立了工人糾察隊和農民協會。接著,全省各縣農會迅猛發展,平民救國團、農民武裝隊等革命群眾組織紛紛成立。

  文家市也像換了一個天地。貧苦農民紛紛加入區、鄉、村農會,五行八作的工人成立了工會,學生組織起兒童團,各界婦女成立了婦女聯合會。過去進行地下活動的共產黨員們公開出來領導這些群眾團體。文家市黨支部就設在里仁學校的後棟教室里。


  這一年,楊世峻已經升入里仁學校讀高小。原儲才小學的校長甘恩藻也應聘到里仁學校當教師。黨組織公開以後,楊世峻才知道,甘恩藻先生是共產黨員,里仁學校的教師陳世喬是黨支部書記。從此,他對這些先生更加敬重了。

  有一天,體育教師楊富襄帶領兒童團在學校的操坪上練隊列。陳世喬先生經過這裡,看見楊世峻步伐走得正規而又有力,誇獎說:「楊世峻,你步子走得很好。常聽甘恩藻先生提到你,說你是塊當兵的好材料,果然如此。」

  楊世峻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楊富襄在一旁說:「他的口令下得也蠻好呢。」

  「哦,是嗎?」陳世喬說,「來,給大家作個示範,讓我聽聽。」

  楊世峻大方地走到隊列前,腳跟一磕,喊道;「稍息,立正——」口令洪亮而又有力。

  陳世喬非常高興,連聲說:「好,好,丹田之氣很足呀!」接著,他走到隊列前,大聲說:「同學們,你們都應該像楊世峻這樣,認真對待軍事訓練,增強軍事素質。

  不久,他被選為兒童團的隊長。

  兒童團真是威風極了。隊員們一律身穿藍制服,頭戴大沿帽,臂纏紅袖章,手裡拿著三尺多長的杉木棍。那木棍上塗著紅、白、黑三種顏色,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

  放學以後,楊世峻經常帶著隊員上街宣傳、維護秩序。吵架鬥毆的,他們管;買賣不公平的,他們也管。遇見裹小腳的婦女,他們就耐心地動員其放腳,做一個「解放女性」;碰上坐著轎子招搖過市的富人,他們就上去不客氣地把轎子攔住,請主人自己開步走。

  人們對兒童團的印象越來越好。甚至有的兩口子吵架都說:「走,找兒童團評理去!」

  要做革命小石頭

  1927年9月19日,對楊世峻來說是最難忘的一天,他第一次見到一直想見的毛委員。

  早晨吃完飯後,突然聽到從團防局方向傳來幾聲清脆的槍聲,各家的人都走出屋,站在家門,有的小孩還爬到高處,看發生了什麼事。不一會兒,就聽到有人一面敲鑼一面高喊:「鄉親們,快出來,我們是工農紅軍,咱們窮人自己的隊伍來了!……」

  楊世峻一聽,特別高興,立即跟著一支隊伍往自己讀書的里仁學校走。他邊走邊兩眼盯著隊伍,見隊伍中有穿灰軍裝、背長槍、挎短槍的;也有穿破舊藍色衣服,背套筒槍或鉤鐮槍的,還有不少扛梭標或背大刀的,都向學校里集中。

  部隊進入學校後,在操場上集合。大家在聚精會神地聽一位身穿藍布制服,瘦高的中年人講話,那湘潭口音很宏亮:「蔣介石、汪精衛、唐生智叛變了革命,正在瘋狂地屠殺革命的同志和工農群眾,革命已經轉入低潮。我們的革命受到挫折,是吃了沒有抓住槍桿子的虧。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武裝,以後事情就好辦了。這次暴動,雖然打了幾次敗仗,受到了一點挫折,但算不了什麼。」

  講演者兩眼緊盯著全場,楊世峻趁講演者暫停講話的機會,問旁邊的人:「講話的人是誰?」那人自豪地回答:「是毛委員。」

  楊世峻聽說是毛委員講話,便掂起腳引頸而聽,只見毛委員更加嚴肅地說,「有些人經不住考驗,從隊伍中跑了,……只要我們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咬咬牙,挺過這一關,革命總會有出頭的一天!」只見毛委員說到這兒,突然伸出一隻手在半空里劃了個大圓圈,比喻說,「蔣介石好比一個大水缸。」這時,毛委員又舉起右手的拇指,說,「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只見毛委員用右手不停地撞擊著象徵蔣介石政權的左手,說:「我們這塊小石頭,不斷地打他那口大水缸,總有一天會把蔣介石那口大水缸打碎的!」

  這比喻多麼形象生動,大家一聽就懂,頓時,會場上的氣氛活躍起來,大家紛紛說:「我們一定要做『小石頭』,我們一定要做『小石頭』。」

  楊世峻雖然還在上學,從這次聽了毛委員講演後,他決心長大跟毛委員當紅軍,做一塊堅硬的小「石頭」,去打碎反動派的大「水缸」。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不久,紅軍就走了,一走就不見蹤影。14歲的小世峻,想紅軍,盼紅軍,就是見不到紅軍。

  1928年夏,楊世峻與好朋友周政財在常德打聽到魯道源第50師招兵,於是,他兩個去了魯道源國民黨第50師學兵團當了學兵。

  不久,楊世峻得知彭德懷率領獨立團在平江舉行了暴動,鬧得很紅火。楊世峻認識到要做小「石頭」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和周政財商量逃離了學兵團,經長沙返回瀏陽,到處尋找紅軍和游擊隊。他們要去做小「石頭」,砸反動派的大「水缸」。一直到1930年5月,終於找到了彭德懷領導的紅5軍,這時紅5軍正成立一個隨營學校,他和周政財想當紅軍做小「石頭」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為了激勵自己當一名好兵,楊世峻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楊勇」,這樣,好時時刻刻激勵自己當一名忠誠、勇敢的好兵,去打碎蔣介石和反動派的這口大「水缸」。

  做宣傳工作

  1930年6月,上級決定以湖北新陽大冶的紅5縱隊為基礎,擴編為紅8軍。楊勇結束了隨營學校的生活,被調到紅8軍政治部宣傳隊當分隊長。

  7月間,紅軍攻克岳陽城,隨即揮師南下,約在7月15日左右,又回到平江,準備在這裡補充、休整部隊,於7月22日舉行平江起義兩周年紀念活動,並根據上級的指示,做攻打長沙的準備。

  群眾聽說打長沙,高興得像過年一樣。消息傳出,不消幾天工夫,各地的游擊隊、農民赤衛隊、少年先鋒隊、擔架隊、運輸隊……一隊接一隊先後開到平江來。頓時,平江城內外到處都住上了人,遍地紅旗招展,歌聲、口號聲連天。真是人過千萬,無邊無沿,整個平江城都沸騰起來!

  楊勇也興奮激動,但他同時又感到慚愧,因為自己參加紅軍幾個月來,還沒有和敵人真刀真槍地幹過呢!這次部隊打長沙,他幾次向領導請戰,要求調到作戰部隊去,但領導上就是不答應,他急得團團轉,還得按支部的要求,捺著性子去說服其他同志安心宣傳工作,想不通也得通呀!

  就在開紀念大會的這天,湖南軍閥頭子何鍵派出三個旅的兵力,在劉建緒的率領下直撲平江,先頭部隊已進至離平江城30里路的翁江鎮,2、3梯隊分別進至金井的朗梨市一帶。何鍵以為這樣一來,既可遲滯紅軍進攻,又可把紅軍消滅於途中。從而確保長沙。

  但敵人的如意算盤完全被紅軍的行動打亂了。彭德懷抓住何鍵部署上的弱點,率紅5軍、紅8軍首戰翁江鎮告捷,殲滅一個團後乘勝追擊,進至金井,又殲其大部,繼而攻下春華山,強渡朗梨河,20萬軍民浩浩蕩蕩,直撲長沙。

  戰鬥中楊勇帶領宣傳員,深入到前沿,對敵開展政治攻勢,向白軍宣傳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號召士兵不要再為國民黨賣命,繳槍一支,賞洋三元……由於天氣炎熱,喝不上水,許多同志口乾舌燥,嗓子都喊嘶啞了。部隊一到駐地,楊勇又和其他政工人員、宣傳員一起,散發傳單,寫標語,貼布告,發動群眾支援前線。

  何鍵這個漏網的凶頑,倉惶出逃時,腳上只穿一隻鞋,到汀江西岸後,四方呼救,八面求援。很快集結了15個團的兵力,在帝國主義10餘艘艦船的掩護下,開始對長沙進行瘋狂地反撲。敵強我弱,為保存實力,紅軍於6日拂曉退出長沙。

  這時,正是立三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統治全黨的時候,中央並沒有從第一次進攻、退出長沙中汲取教訓,1、3軍團會合後,又於8月下旬,組織第二次攻打長沙。此時,敵人不僅加強了兵力,而且趕修了野戰工事,結果圍攻了一個多月也沒有打下來,3軍團便轉移到江西的宜春地區,機動作戰。楊勇調到軍團總政治部任宣傳隊長。

  部隊行軍、作戰之餘,特別是住下來休整時,需要一定的文化娛樂生活,但每天除了唱唱歌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別的活動。為了活躍部隊生活,楊勇便和宣傳隊的同志一起自編自演文明戲,動員老鄉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財;動員青年農民參加紅軍;教育部隊愛護人民;勇敢作戰。群眾和部隊都很愛看。

  楊勇經常扮演豪紳,瓜皮小帽一戴,文明棍一提,走起路來一搖三晃,「打」起窮人來又凶又狠,演得像極了!有人問他為什麼演得這麼像,他說:「我們家鄉的彭老五、彭伯堂就是這樣子嘛,我學得還差遠了呢!」有時他也演窮人,裝瞎子。他的眼睛大,上台前把兩隻眼皮向上一翻,到台上走起路來跌跌撞撞的,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這年年底,楊勇調到作戰部隊——紅8軍4師1團1連任副政委。

  突破敵人封鎖,渡過湘江

  楊勇的忠勇果敢,使他在紅軍隊伍里進步很快,1934年紅軍長征時,他已經是紅三軍團第4師第10團的政委了。

  紅軍撤離蘇區時,由於李德的錯誤指揮,長征開始十分被動,所以當紅軍連續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來到湘江岸邊時,又遭到國民黨重兵阻截,形勢非常嚴峻。

  1934年11月25日,中革軍委和總政治部分別發出「突破敵人之第四道封鎖線,並渡過湘江」的作戰命令和政治訓令。規定紅軍分4個縱隊前進。紅三軍團和軍委一部、紅五軍團一部為第三縱隊,經小坪、鄭家園向灌陽前進,直撲湘江。

  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向楊勇和團長沈述清下達命令:「你們10團作為先頭部隊,過江後迅速修築工事,堅守陣地,掩護中央縱隊和紅9軍團、紅5軍團渡江。沒有命令不准撤退。」


  楊勇深知此命令的含義,即不管戰鬥多麼慘烈,也要堅守陣地,誓與陣地共存亡。楊勇和團長沈述清率部星夜急進,於28日抵達湘江岸邊,立即同3營營長張震一起在界首、興安之間選好渡河點,迅速地進行渡江準備。

  他要求戰士們克服一切困難搶修工事,要求每一發子彈、每一顆手榴彈都要發揮作用,不能浪費。

  正當10團在奮力搶修工事時,桂敵第7軍獨立團和第45師已向他們撲來。

  「轟,轟轟!」敵人開始炮擊了,炮火密集猛烈,大有炸平紅軍占領的山頭之勢。就這樣,一場空前未有的惡戰,在湘江兩岸展開了。

  一陣炮轟後,敵人一排排地向10團衝來,等敵人進入有效殺傷距離,楊勇一聲令下,紅軍戰士奮起猛打,槍聲,手榴彈聲頓時響成一片,敵人紛紛倒地,但打倒一批,又上來一批,再打倒一批,又上來一批,敵人仗著人多勢眾和武器好,突入了10團前沿陣地,紅軍戰士用雨點般的手榴彈炸死一批又一批敵人,迫使敵人暫時停止進攻。

  敵人調整了兵力,又一次發起進攻。紅10團團長沈述清率1營頑強反擊,雖然打退敵人,但沈團長卻壯烈犧牲。

  沈述清同志犧牲後,上級立即派紅4師參謀長杜中美接替團長職務,不幸的是,在當日下午與敵反覆爭奪陣地時,杜中美亦壯烈犧牲,一天內,10團先後失去兩位團長,許多優秀戰士倒在了陣地上。

  眼看敵人又一次沖了上來。楊勇從戰壕里一躍而起,端起刺刀,帶頭沖向敵人,經過一場白刃戰,又一次殺退了敵人的進攻。

  楊勇大喊「為戰友報仇」、「為團長報仇」的口號,率部隊與敵人浴血奮戰,一直堅持到中央縱隊全部渡過湘江,他才奉命撤出陣地,帶著部隊繼續西進。

  一路陽光

  長徵結束到陝北後,楊勇任紅1軍團1師、4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勇任八路軍第115師686團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參加平型關、午城井溝等戰鬥,繼率部取得汾離公路伏擊戰的勝利。1939年率部隨115師東進支隊進入山東領導開闢魯西抗日根據地。後任115師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343旅旅長、教導第3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魯西專署專員、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曾指揮樊壩、潘溪渡等戰鬥。

  1941年,楊勇赴延安,先後在軍事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4月返回冀魯豫邊區參與指揮東平、陽穀等戰鬥。

  解放戰爭初期,楊勇任晉冀魯豫軍區第7、第1縱隊司令員,參加邯鄲、定陶、巨金魚等戰役。1947年在魯西南戰役中,楊勇率領第1縱隊攻克鄆城全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又2個旅。隨後率部參加進軍大別山,組織指揮高山鋪戰役。

  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楊勇率部參加阻擊、圍殲黃維兵團。1949年春任第二野戰軍5兵團司令員參加渡江戰役和進軍西南。

  解放貴州後,楊勇奉命率第5兵團主力和第3兵團一部參加成都戰役。1950年1月兼任貴州軍區司令員和省人民政府主席,同年底入軍事學院學習。1952年任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

  1953年,楊勇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組織指揮了金城戰役。後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1958年回國,先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

  1972年起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1977年起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和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