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高手:梁必業

2024-08-08 05:26:52 作者: 王一楠、李一星
  他與政治工作有緣,做政工頭頭是道。參加紅軍前與參加紅軍後,他似乎都是政工的行家裡手。14歲時,他和父親分別在黨支部和團支部會上,不約而同報名參加紅軍。他16歲從列寧青年學校畢業後,到第10師任青年科長,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帶領青年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和開展思想互助。長征途中戰士掉隊了,他在敵機盤旋掃射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地關心照顧傷病同志,動員大家同心協力,追趕隊伍。他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和東征、西征戰爭,在戰役中充分發揮他做政治工作的優長。他19歲擔任紅1軍團政治部宣傳隊長,後來成為新中國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聽革命道理,走革命道路

  1916年3月17日,梁必業出生在江西省吉安縣渼陂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

  父親梁興教,為人老實忠厚,當過店員,後來務農,土地革命初期加入中國共產黨。母親劉年彩,勞動婦女,為人寬厚,勤勞善良。全家除種田外,還靠擺小攤,販些火柴、豆豉之類的東西,賺點錢補貼生活。

  在梁必業進入學齡兒童時,梁家所在的孝友祠堂分給每個學齡兒童一籮谷,供交學費用。所以,梁必業7歲時就入國民小學讀書。學校設在祠堂旁邊,有30多個學生,4個年級在一個教室,採取復班教學的方法。課程有語文、算術、自然、地理、手工、圖畫、唱歌與體操等。

  梁必業在班裡學習努力,成績名次一直靠前。讀到初小4年級時,由於社會動盪,學校時辦時停,他沒有讀完初小4年級就失學了。

  失學後,經人介紹,梁必業到離家20里的太和縣羅家墟一家雜貨店學徒。後來,又回到家裡,除干農活外,還早出晚歸沿街叫賣母親自做的油炸花生餅。雖然有一些收入,補助一點買油鹽的錢,但終究擺脫不了貧困,在叫賣中常遭受凌辱。

  陂頭屬吉安純化區,當時中共純化區委機關設在陂頭街後面求志堂附近的一所小樓里,區委書記是毛澤覃,梁必業經常到那裡去。區委辦訓練班,培養革命骨幹,他被選入參加學習。

  一天,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劉士奇在離陂頭村10多里一個叫南蠻屋的村子裡召開群眾大會,講革命形勢和鬥爭任務,號召群眾開展革命鬥爭。梁必業也去參加了,聽到的都是講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白軍譁變;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青團是共產黨的後備軍;要帶領群眾幹革命,要堅決、勇敢、吃苦耐勞。聽了這些革命道理,感到非常新鮮,雖不完全明白,但卻有啟蒙的作用。

  1929年1月,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創建的井岡山紅色根據地,轉向贛南、閩西地區發展。中共贛西、贛南特委領導當地紅軍和革命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活動,發動群眾,擴大蘇區。當地廣大農村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農民暴動,打土豪,分田地,分地主財物,廢除田契債約,成立蘇維埃政府,組織農民協會、婦女協會、赤衛隊、少年先鋒、兒童團等群眾組織。在轟轟烈烈地革命鬥爭中,梁必業參加了兒童團,先任鄉兒童團長,後又任區兒童團副團長。

  1929年秋,村團支部書記梁昌哲多次找梁必業談話,講革命道理,講共產黨、共青團的性質和任務,講加入共青團的條件和入團後應起的模範作用,並提出一些問題考察他的態度。最後由梁樺為介紹人,介紹梁必業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入團儀式是在一座空樓的一間小房子裡進行的。宣讀了誓詞,表達了堅定階級立場,堅決革命,遵守紀律,永不背叛革命的誓言。

  入團後不久,團支部書記梁昌哲調動工作,梁必業被選舉接替了團支部書記,並擔任了少年先鋒隊的指導員。

  父子同當兵

  1930年10月4日,紅軍一舉攻克吉安縣城。吉安縣城的解放,把贛南、贛西、贛江東西兩岸的蘇區銜接起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江兩岸革命局面頓時改觀,大大鼓舞了群眾的革命熱情。

  在贛西南特委的領導和號召下,群眾擁護共產黨,擁護紅軍,當紅軍的熱情十分高漲。在轟轟烈烈的參軍熱潮中,梁必業和父親分別在黨支部和團支部會上,不約而同報名參加紅軍。在一次黨團員聯席會上,梁必業才知道父親是共產黨員。

  梁必業回到家高興地把和父親同時被批准參加紅軍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竟沒有一點猶豫,表示贊同。

  臨行前一天,母親讓人把出嫁到小水口的姐姐梁潤英叫回,做了一頓飯,為父子倆餞行。離村時,一家人把他們送到陂頭街義倉閣。後來梁必業才知道,紅軍離開江西蘇區後,國民黨在陂頭實行白色恐怖,他母親被捆綁拷打,反動分子追問她,你的丈夫和兒子哪裡去了,要把人交出來。為此她吃盡了苦頭,兩臂膀都嚴重損傷,難以抬起來。


  參軍的當天,梁必業和父親離開家鄉,離開親人,一起奔赴吉安城,同行的還有鄰居梁仁芥。他們3人先在中共贛西南特委轉了黨團介紹信,然後到駐在天主堂的紅4軍政治部報到。父親被分配在紅4軍特務營第1連當司爺(相當於現在的文書),梁必業和梁仁芥被分配在紅4軍政委辦公廳政治隊當學員,從此開始了人民軍隊的生活。

  部隊在吉安城沒住幾天就出發了。部隊第一天行軍走了70里,第二天走了90里,在從三曲灘到峽江縣那段路程中,梁必業因年小體弱掉了隊,彭振雁隊長陪著他到達宿營地。

  政治訓練隊是政委辦公廳直接領導的一個培訓宣傳員的地方,主要是進行一些基本革命道理和宣傳知識的教育。梁必業在這裡學習了一個多月,畢業後分配在政委辦公廳當交通兵。

  做青年工作

  1931年10月,根據總政治部下發的關於在紅軍建立青年工作系統的指示,梁必業作為紅4軍直屬隊青年幹部入少共中央列寧青年學校學習。

  12月底,梁必業從列寧青年學校畢業後,到第10師任青年科長。

  梁必業在擔任紅10師青年科長期間,從1932年1月到1933年1月整一年的時間裡,隨部隊參加了贛州戰役的南康、新城戰鬥;漳州戰役的南靖、石碼戰鬥;南 戰役的大余、南雄、水口戰鬥;北上作戰的東安、南豐、建寧、泰豐戰鬥;以及資溪、金溪、黃獅渡、邵武等戰鬥,都是勝仗。但後來由於敵兵力集中,不易攻破,紅軍部隊耗費了許多時間進行轉移,喪失了反「圍剿」的準備時間。

  梁必業任科長時的青年工作同整個政治工作任務一樣,主要是提高部隊的政治思想覺悟、軍事技術和戰術水平;增強內外團結,儘量減少非戰鬥減員、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保證戰鬥任務的完成。青年工作要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採用適應青年特點的方法開展各項活動,從而發揮團組織和團員的作用。當時部隊稱這種方法叫做「青年化」的工作方法。

  首先是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在青年中,挑選家庭出身好,政治覺悟高,工作積極,作戰勇敢,吃苦耐勞,遵守紀律的青年作為發展對象進行教育。引導他們提高對團的認識,自願履行團員的權利、義務,遵守團的紀律。經過培養和考察,成熟後按規定辦理入團手續,編入團的組織。每個團員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團的章程。

  組織和帶領青年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和開展思想互助,是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務。所有團員和青年都積極參加各項學習,討論中認真發言,不愛發言和學習成績較差的要給予幫助。儘管當時學習條件很差,但大家的學習熱情很高,進步都很大。組織青年學軍事,不僅僅引導大家掌握軍事技術和戰術知識,更重要的是結合作戰任務,分析軍事鬥爭形勢,認清我之有利條件和敵之不利條件,增強勝利信心,保證戰鬥任務的完成。

  在紅軍艱苦的鬥爭中,共青團最活躍的工作要數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它既可以活躍部隊,又可以從中學政治學文化。

  青年工作最使部隊感興趣的是當時組織的演講會,它是培養鍛鍊人的一種好形式。在部隊休整期間,以團或師為單位組織這項活動,每個連選一至兩名代表參加。演講題目由團或師統一規定,具體內容由演講人自己準備,每人一般規定講5分鐘。演講可以寫成稿子,但不能照念稿子,並要求有開頭,有結尾,段落層次清楚,語言清晰簡明,表達聲情並茂。雖然戰士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只不過是初小,有的只念過幾天私塾,還有的基本上是文盲,但他們講的自己的見聞,自己的體會,自己的語言,很生動,很實際,戰士們喜聞樂見,樂意接受。一些文化低的戰士,在這種活動帶動下努力學習,積極鍛鍊。

  反「圍剿」鬥爭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進行的,不斷擴大紅軍的力量極為重要。因此,共青團工作的對象,不僅僅是紅軍內部的青年,還要做好對地方青年的宣傳工作,運用各種形式吸引和動員他們參加紅軍。部隊每到一地,都要派出一些青年積極分子,至地方青年中開展參加紅軍的宣傳,尤其是找那些出身貧苦的工農青年進行宣傳,提高他們對紅軍的認識,自覺參加紅軍。

  1932年5月紅軍打下漳州後,贛南、閩西組織了一批青年和少先隊員到漳州參觀,軍團政治部決定由各師青年工作部門分別組織接待和聯歡。梁必業帶幾名青年幹部從石碼到漳州,與分配給10師的參觀團取得聯繫,和他們開展聯誼活動,並利用這個機會動員青年參軍。雷永通、楊蘭風等就是那次從地方參觀團參加紅軍的。青年工作就像一座橋樑,把部隊同人民群眾聯繫了起來。許多地方青年在部隊的動員感召下,踴躍參軍入伍,壯大了紅軍的力量。

  長征途中


  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中央紅軍未能在蘇區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撤離蘇區,進行萬里長征。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紅1軍團是先頭部隊,星夜渡過於都河,突破敵人封鎖線,進入廣東和湖南境地,一路打了不少勝仗。當繼續前進時,情況發生變化。一路爬大山,越峻岭,又遇連日雨天,山高路滑,道路泥濘,部隊擁擠,行速減慢,形勢趨於緊張。

  遵義會議後,2月18日,紅軍經太平渡揮師東渡赤水,再次占領桐梓、遵義,前出鴨溪。

  3月15日魯班場一仗進攻未秦效,紅軍主動撤出戰鬥。3月16日,部隊從茅台出發西渡赤水。當天,梁必業受命兼任軍團政治部指導員,對機關政治工作擔負直接的責任。

  此時,梁必業除了參與組織黨支部工作、政治教育、群眾工作、「列寧室」的活動等工作外,還有大量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情要做。如部隊出發前的群眾紀律檢查、行軍中的收容、到達宿營地的食宿安排、做群眾工作、準備乾糧、處理傷病號等。

  在梁必業正式兼任紅1軍團政治部指導員後的不幾天,3月21日,部隊又經太平渡、二郎灘東渡赤水河。3月31日轉向南渡過烏江,從貴陽城東北角轉東南角再向西挺進。繞過貴陽城的那一天,梁必業帶領的軍團政治部的幾個病員掉隊了。城內的敵人不時用炮火向城外的紅軍部隊射擊,敵人的飛機也在紅軍行進的路上低空盤旋掃射,情況非常緊急。

  梁必業想到,多一個紅軍戰士,就多一顆革命的種子。所以,他帶領戰士們發揚階級友愛和團結互助精神,千方百計關心照顧傷病同志,動員大家同心協力追趕部隊。

  部隊跨越貴陽龍里公路,4月23日繼續西進,直奔雲南境地,先占定番,後經祿勸、馬龍、曲靖,占領嵩明,直逼雲南首府昆明,先頭部隊離昆明只有3里路,夜行軍路上還可看到昆明城的燈光。這樣,就把敵人遠遠甩到了後面。曲靖壩子比較富饒,地主較多,部隊生活得到改善,還補充了一些物資。

  宣傳隊長

  1935年春,梁必業任軍團政治部的技術書記兼指導員。那時這段時間的政治工作,主要是宣傳黨的北上抗日創建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的路線,提高部隊幹部戰士的政治覺悟和組織紀律性,加強行政管理,減少病號,鞏固部隊。既要完成籌糧任務,又要遵守民族政策和群眾紀律,還要特別注意搞好紅1、紅4方面軍部隊之間的團結工作。

  7月上旬,部隊到達毛兒蓋時,鄧小平從中央調到紅1軍團政治部任宣傳部長。鄧小平通過開會向各師口授政治工作指示,還要求宣傳部下發一些簡短的油印材料,供部隊進行教育。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後,組織參觀團前往紅15軍團參觀訪問,紅1軍團政治部戰士劇社隨同前往慰問演出。

  為較好地完成隨團演出任務,政治部領導和鄧小平決定從各師調人充實劇社的力量,還從中央請來危拱之任教,並任命潘振武為劇社主任,梁必業兼劇社指導員,抓緊排練節目,儘快做好準備工作。

  慰問演出非常成功。參觀訪問的活動結束後,梁必業患了重感冒,住了一個月的醫院才得以好轉。住院期間,鄧小平對他十分關心,讓他好好養病,還關照醫護人員要精心治療。

  梁必業病癒歸隊後,即擔任紅1軍團政治部宣傳隊長。宣傳隊歸宣傳部直接領導。鄧小平十分重視對宣傳幹部的培養,強調要加強宣傳隊伍的政治、業務建設,擔高宣傳幹部的政治覺悟和業務能力,還經常給機關的同志講課。宣傳隊既要做部隊宣傳鼓動工作,又要做地方群眾工作,還要做瓦解敵軍和處理俘虜工作。

  因此,梁必業很注意按鄧小平的要求去做,在抓宣傳隊組織建設和經常性宣傳工作的同時,著重抓緊本隊人員的政治、業務學習。組織隊員積極參加軍團政治部機關組織的幹部政治學習,認真聽課,參加討論,組織發言,接受考試等。

  宣傳隊員業務知識的學習包括:演講、口頭宣傳、書寫標語、文藝演出、社會調查、擴大紅軍、檢查工作等。更重要的是抓緊學習了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關政策,還排練了一些宣傳抗日救亡的戲劇和節目,如歌劇《亡國恨》等。

  東征期間,梁必業帶領宣傳隊從臨真鎮到延長縣一帶,後又隨部隊到洪洞、趙城一帶的下堡鎮、石芷、馬牧等地,大張旗鼓地向部隊和地方群眾進行抗日宣傳和文藝演出。他按照鄧小平的指示和部署,所到之處,張貼抗日先鋒軍彭德懷司令員和毛澤東政委頒發的布告和其他宣傳品,用石灰和鍋底灰調成的染料在牆壁上書寫大標語,召開群眾大會,演出抗日救亡的文藝節目。

  宣傳隊員年齡較小,文化也都不高,但經過革命鬥爭實踐的鍛鍊,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能在大庭廣眾面前發表演講,能在牆上書寫一筆好字,群眾聽了看了,無不給予讚許,更重要的是發揮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從政治處主任到總政副主任

  抗日戰爭時期,梁必業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總務處處長、直屬政治處主任、115師和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山東軍區教導團政治委員、第1師政治委員,先後參加了陸房突圍和沂蒙山區反「鐵壁合圍」。

  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秀水河子戰鬥、四平保衛戰和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1947年後任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38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遼瀋、平津、廣西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必業任中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解放軍政治學院教育長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赴朝鮮,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次年回國後任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

  1960年起,梁必業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總政治部副主任。曾是中共中央軍委列席常委,軍委委員,軍委辦公會議成員。1982~1985年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十一、第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軍隊政治工作的學習與實踐》、《我在人民軍隊》。

  ?


關閉
Δ